如何做到进退有度,把握时机?

2024-11-21 21:37:0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该进的时候掌握不好度,该退的时候不知道退,结果严重影响了工作。

很多人不知进退,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把自己看得太过重要,认为组织离不开自己;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对情况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清;把个人情绪带进工作中,不能公私分明。

一些著名的媒体披露了这样一件事。

联想的成就离不开柳传志的运作,也离不开当年倪光南的科技加盟。可以说,对于联想的创立和发展,倪光南起过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与柳传志的关系也曾经有过非常默契和谐的时期。

但是,后来两个人在战略选择上产生分歧,矛盾变得不可调和,柳传志说倪光南是“胡搅蛮缠”,而倪光南多次在会议上,当着大家的面对柳传志说:“我永远和你没完。”还说:“我坚决和你干到底。”

在处理与柳传志的矛盾时,倪光南的做法十分偏执。他向上级控告柳传志在公司作风霸道,甚至检举柳传志涉嫌重大的经济问题,值得怀疑的金钱总额超过1000万元。

如果倪光南的检举属实,那柳传志就不仅仅是被撤职的问题了,非坐牢不可。

然而,经过调查,上级认为倪光南检举的问题并不存在,批评他考虑问题的方法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结果,1995年倪光南以失败者的身份告别了联想。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倪光南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状告柳传志,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到国家监察部,从国家审计署到中国证监会,能告的地方都告过了,甚至还告到了国务院总理那里。

这不仅让柳传志感到羞辱和愤怒,还给联想带来了不利的影响。1995年,柳传志不得不在北京接受调查,致使香港联想发生严重亏损。1997年则因倪光南的上告使联想整合方案的审批延迟,损失达数亿港元。

但是,调查的结论依然是“联想调查组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均系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调查中没有发现个人(包括港方人员)违法违纪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详尽细致的调查,原来对柳传志反感的人也认识到了事情的真相,转而成为柳传志的支持者。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柳倪决裂都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我们暂且不去探讨孰是孰非,仅从倪光南的行为上来看,可以说,他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

公司领导层在战略选择上意见不统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倪光南却不能够就事论事,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调节,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不择手段,这就非常过分了。

倪光南的不知进退,不仅使自己黯然离开奋斗多年的联想,而且也给联想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如果他在联想的时候不是固执己见,非得选择和柳传志争个你死我活,那么以他的才华和技术可能会为联想创造更多的利益。如果他在离开联想之后,将告状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自己的研究上,或许他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曾有人感慨地说:“有很高才华的人处理问题一旦偏激起来,真是很可怕的事,因为他们从不缺乏‘坚持到底’的勇气——不管自己是否正确。”

一些有能力的人往往自视甚高,容不得身边有不同意见,一旦和别人产生矛盾,不让对方彻底屈服就不罢休。而这样做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能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在执行上,那会产生多大的效益啊!

最好的执行者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无谓的人事纷争,也不会让自己的角色产生越位,他们能把握好进与退的时机和分寸,让自己的前途更加广阔。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回答2:

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作家杨大侠杨科说道,学会在条理中生活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