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园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脱下的衣服随意地扔在柜子上;玩具混杂在一起;区域活动材料随处可见;午睡起床时总有幼儿找不到鞋子;吃点心时总能听到杯子碟子碰撞的交响曲;经常会拾到幼儿落下的图书、蜡笔、衣物等……
这些都是幼儿由于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造成的。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好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意识的内在需要,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成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体会是:
一是少说多做——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幼儿模仿能力强,思维具体形象,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给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创设一个整齐有序的活动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能激发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愿望。因此,每次活动后,我会以身示范,及时收好幼儿的作品及自己的教具,主动摆放好教室里的玩具、学具、活动器械、操作材料等,默默地帮助幼儿折好衣服、摆好鞋子等。当整理完教室里的物品时,我会组织幼儿欣赏我的“杰作”:“瞧我多能干,把教室里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你们有我这么能干吗?”幼儿好胜心强,马上就有幼儿回答:“老师我也很能干,我也会摆。”当我帮幼儿把衣服都折好了放在每个幼儿的枕头边时,我会自豪地对他们说:“瞧我多能干,把衣服折得整整齐齐,起来就可以穿,又好看又方便,你们会吗?”立刻就有幼儿大声回应“我们也会,我妈妈也教了我折衣服。”当幼儿产生了自我管理的欲望时,我就对他们说:“那下次我们一起来做吧!”
二是边说边做——耐心督促,反复提醒
针对幼儿无意记忆占优势,自我调节能力差的特点,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必须经过反复强化,才能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当幼儿有了自我管理欲望时,我就有意识地在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幼儿一起建立规则,并经常边说边做,提醒、督促。譬如:早上来园指导幼儿合作共享,友好玩耍。上课时要求幼儿不插嘴,举手发言。活动时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放下东西也要轻。脱下衣服要随手折好放在指定地方,及时上厕、喝水,吃饭时不挑食,不大声说话,嘴巴对着碗里一口一口吃。饭后不做剧烈运动,跟着老师散步或听故事。午睡时要把鞋子放床底下,衣服折好放枕头边。冬天起床后要把内衣掖进裤腰里,不露小肚皮。用完的学具要放回原处等等。规则建立后,我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和游戏的方式不厌其烦地提醒、指导幼儿,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使之尽快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如:“这些是谁的衣服?我们一起帮他们折好吧。”“这些积木走错了家,我们来把他们送回家吧。”等等。有时我编出儿歌来帮助幼儿养成习惯,指导幼儿提高自理能力。如“小鞋子是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一起躲在床底下,起来穿上慢慢走。”“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点点头(衣服上的帽子向下折),弯弯腰(再次对折),我的衣服折好了。”起床时,我一边检查一边帮助幼儿穿好衣服:“我来看看谁的小肚皮藏到裤腰里去了?”经过反复督促、提醒,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三是多说少做——细心观察,及时表扬
榜样、表扬和鼓励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有了老师的以身示范和反复提醒,日复一日,幼儿一定会出现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此时,我充分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细心观察幼儿的良好行为并及时给予表扬。如:“李扬的鞋子放得真好,我来看看谁的鞋子和李扬一样放得整齐。”“刘青的衣服折得真好!”“今天手工区的小朋友把卡纸、剪刀、蜡笔放得整整齐齐。”“陈佳小朋友说话的声音不轻也不重,真好听,大家都能听到。”……这样多以表扬来激发幼儿自我管理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为其他幼儿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自然形成一个心里导向,明白怎样做才是好的行为。有时还请幼儿当值日生,去检查小朋友的鞋子是否放整齐,衣服是否折好,书包里,书、文具放整齐了没有等。在检查别的小朋友的同时,对值日的幼儿也有一定的促进及强化作用。
实践证明,经过我的以身示范,反复提醒,以及及时的表扬鼓励,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我曾接手一个新大班,采用以上三步曲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出一个月,95%的幼儿良好习惯已经形成了一种自然行为,大家每天在整齐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连家长都惊讶:“我儿子会折衣服了!还主动帮我折呢。”“我女儿在家会主动摆鞋子了。”“我孩子变能干了,以前隔不了两天就要买蜡笔、铅笔,现在都一个多月了,还管理得好好的呢。”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总之,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自觉到不自觉的过程。幼儿期是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采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温馨和谐的管理方式,在充分发挥群体潜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使幼儿变得能干、自信,使教室寝室变得整齐有序,使良好行为成为幼儿自主行为,让幼儿获得终身受益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