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的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2、这句话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3、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4、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扩展资料:
1、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
2、在惠能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拓展知识:
1、全文:
菩提偈
【作者】惠能 【朝代】唐
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其二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其三
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2、《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共有四首。《菩提偈》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属于五言绝句。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流传甚广;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字面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指的是万法唯心所造。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神秀大师中“心若明镜台" 中的“明镜”和“台”不是两种东西,“菩提树”是一种树,“明镜台”是指镜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说的意思与《心经》上的“无挂碍”意思一样,都是在讲“诸法空相”的道理.菩提就是菩提,不一定要在“树”上落相,明镜就是明镜,不一定要落于镜台这一具体形物!
意思是你本来就有了,顺其自然就好。
比如想成为亿万富翁,
普通人――人脉,资金,业务,人才……千千万万的麻烦和辛苦。
但是对于亿万富翁的子女――老老实实继承家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