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历代诗人喻愁方法,多种多样。
一、从“愁”的内容来看的。
(1)有思念故乡的愁,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周邦彦《点绛唇》“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诗(词)人分别将自己绵绵的思乡之情,寄托在那淼淼的江水、点点的渔火和悠悠的白云以及声声异响里,诉说着心中无尽的愁思苦念。再如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春深愁苦更深,借酒方可消愁,抒写了词人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思乡难归之愁。
(2)有思亲怀友的愁,如韦应物“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寄李儋•元锡》)。友人不在眼前,孤独的滋味让诗人万千感慨。
思念丈夫愁绪深重莫过李清照。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抒写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丈夫所受的煎熬愁苦;《凤凰台上忆吹箫》“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倾诉了夫妻离别的旧愁新苦和无尽思念之情;《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托了对夫君似红花飘落、如河水闲流、绵绵无绝、遥遥无期的浓浓相思和深深眷恋,真可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朋友遭贬,心情沉重,就让清风明月带去对友人思念思念和牵挂吧。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世事难料,心情沉重,愁绪满怀,因而思念友朋而独自难眠。
再如黄庭坚《好事近》“一弄醒心弦,情在两山斜叠。弹到古人愁处,有真珠承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与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张元干《清平乐》“兰桡飞取归来。愁眉待得伊开”, 田为《南柯子》“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 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不论是知心好友,还是知己红颜,无论在天涯海角,还是在路途眼前,孤独的滋味让诗人感慨万千,愁肠百结,绵延不断。
(3)感时伤己之愁。陆游《卜算子》“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黄昏暗淡时,凄风苦雨中,独自一人,这是孤寂的愁;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子规鸟在空旷的秋山黑夜凄凄啼叫,冷漠悲凉,这是凄苦的愁;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皆成追忆,眼前空余孤独的自己,这是无奈的愁;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夜不成寐,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愈感凄清,这是寂寞的愁;李白《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时光飞逝,青春难再,岁月染白了鬓发,空怀报国之志,这是伤感的愁,王昌龄《龙标野宴》“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歌声低回,曲调低沉,明月当空,山河依然。这是远谪之愁,也是旷达之愁。再如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杨万里《伤春》“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欧阳修《蝶恋花》“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史达祖《湘江静》“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葬花词“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都是诗(词)人被眼前时景所触动,被花草春色所触发,伤时叹己的不胜悲愁。
(4)别离苦恨之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人虽别离,但情深不断,情感越深,诗人之愁情更令人吁唏不已。房舜卿《忆秦娥》“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羌管呜咽,暗云悠悠,愁绪尽在天地之间,似诉无尽离别愁苦。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情人多情善感,更苦对别离,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哽咽难言。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友人一别,天各一方,举目四望,寸断愁肠。李颀《送魏万之京》“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诗人怅惘凄切失意,迷茫彷徨,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直抒离别之苦,凄凄愁情。
(5)忧国忧民之愁。辛弃疾《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国运渺茫,人已见老,无处挥洒报国情,难以施展鸿鹄志,“闲愁”让人心忧,词人的爱国情怀日月可鉴。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涕泪涟涟悲伤哀叹,忧国忧民愁苦不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世上疮痍哀伤悲叹,民间疾苦经年忧愁。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则是诗人借用传说表达自己化鹃啼归的眷眷心愿,表明自己虽然不得已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依然如故,至死不渝,可谓哀苦忧愁之至。
(6)有伤春的愁,如杨万里“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伤春》)。春色已了然,但无心赏玩,只有愁病,真让读者也伤情。
(7)有思春的愁,如欧阳修“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蝶恋花》)。柳絮翻飞的梦里,风细天远的危楼上,思春的心顿生出漫漫的愁。
(8)有相思的愁,如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玉簟秋》)。夫君远在天边,长长的思恋让花飘,让水闲流,一切都在浓浓的相思之中。
二、从愁的范围来看的。
(1)众多而无尽的愁。以水喻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国愁家恨如滚滚东流满江春水。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贺铸《木兰花》“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他的《千秋岁》“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浣溪沙 》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都是用江海或雨丝比喻,极写诗人的千愁万苦。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用夸张对偶写出刀砍不断,酒浇不完的绵绵愁情。章丽贞《长相思》“吴山秋,越山秋,吴越西山相对愁,长江不尽流”,李涉《再宿武关》“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范成大《南柯子》“欲凭江水寄离愁,江水已东流,那肯更西流?”夏完淳《采桑子》“万里长江一带愁”,王士褀《浣溪纱》“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贺铸《临江仙》“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都是用拟人手法写出词人的绵绵不尽的苦愁,诗人借用浩淼无穷的江河之水,化无形之愁为有象之形,突出了绵绵愁情。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用江岸如烟的青草、满城随风飞舞的杨花柳絮和江南梅子成熟时的连绵霪雨来博喻纷繁的闲愁,乃千古绝唱,贺铸也因此被称人们为“贺梅子”。
(2)漫长而悠远的愁。夸张手法写愁,如李白《横江词》“一水牵愁万里长”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万里”“三千”,极言愁多。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万古愁,愁悠远,思接千载,愁情万年,这是用呼告手法直抒愁情。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蒋捷《梅花引》“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姜白石的《探春慢》“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张炎《八声甘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愁如漫天飞雪,又像点点梅花,更似遍地落叶,不仅多而广,而且悠远绵长,这是用雪和花喻愁。
(3)宽广而厚重的愁。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万里凝成愁云,在空间上显得十分宽广,这是用对偶和夸张写愁。谢逸《鹧鸪天》“愁满眼,水连天”,举目都是愁情,宽广可与天接;向子湮《水龙吟》的“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这些都是用比喻和夸张写愁。贺铸《怨三三》“对梦雨廉纤。愁随芳草,绿遍江南”,这是用拟人手法写愁。张炎《齐天乐》“登临休望远,都是愁处”,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朱敦儒《沙塞子》“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这都是用夸张手法写愁。李文山《雨夜呈长官》“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中的“愁”,似乎可以斗量;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道出愁苦之长;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写出别愁之广。
(4)深入而沉重的愁。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用夸张手法表现别离使人忧,愁情深似海。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浓,重得船都载不动,写出诗人愁情之深重。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人醒而愁情不醒,可见愁情深沉。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随酒进了肚肠,其愁苦之深之苦可见一斑”,都用拟人手法写愁。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借写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抒发羁旅异乡的感慨忧愁,倾吐思乡望归的感伤凄凉,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突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也是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同样道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忧伤。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和亡国的恨,都被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愁此恨何其深重。
⑸真假而难言的愁。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阙写了少年附庸风雅,故作多情的假愁,下阙吐露中年报国无门、忧国伤时的真愁,这假愁与真愁的对比,真是愁煞了人;然而愁到深处,苦至极处,却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和倾诉的深沉苦愁。“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被贬谪的滋味,不济的人生,沦落的身世,多舛的命途,都在这无声无言的世界里,这是用映衬烘托手法写愁。蒋捷《虞美人》“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概括地抒发了自己一生难言的悲愤和愁绪,有少年的憧憬,有中年的悲哀,更有晚年难堪而孤凄的现实,实属无可奈何难以言说之愁。
三、从愁的程度上来看的。
(1)有深入的愁,如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愁进了肚肠,其体会之深之苦可见一斑。
(2)有绵绵的愁,如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愁绵绵,刀砍砍不断,酒浇浇不完,把愁写得生动形象。
(3)有沉重的愁,如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愁重呀,重得船都载不动,诗人的情写活了。
四、从愁的情味上来看的。
(1)有沦落的愁,如白居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被贬谪的滋味,人生的不如意,身世的沦落,都在这无声的世界里。
(2)有凄凉的愁,如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子规鸟的夜啼,在空空的秋山显得冷寂,凸显凄凉。
(3)有孤独的愁,如陆游“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卜算子》)。黄昏人一个,风雨中更让人有孤独之意。
(4)有寂寞的愁,如陆游“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钗头凤》)。爱人已离去,留下孤独的自己,回想几年的时光,只有眼前的寂寞挥之不去。
五、从写愁的技法上看
1、直接将愁当作物来写,把愁写得具体形象。或把愁写成可用船载之物:“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宋·陈与义《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或把愁写成可用酒、长江水浇洗之物:“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何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宋·赵鼎《满江红》“惨结秋阴”);或把愁写成可放在水里飘流之物:“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宋·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或把愁写成可用刀剪之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使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愁苦之情。文人们大量使用的这种方法,使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景中含情,情中有景,这样就把愁苦情渲染得更加浓郁,从而感染读者。
2、以景来渲染愁情,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手段。像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用乐景衬悲情的一例。“春花秋月”是美好的景致,人人向往,可对李煜这个亡国之君来说却易勾起往事而伤心,从他烦厌春花秋月之无尽休可见其绝望悲苦之极。又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里的曲词,“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即用“美景”写出秦淮河畔的萧条凄冷,表达出深沉的亡国之痛。以悲景衬悲情的“正衬”如柳永的《雨霖铃》,开篇即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样的凄清景物给人一种浓浓的离愁感伤。像这样融情于景的写法,在戏曲中也随处可见,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等曲词即是以这种手法来渲染崔莺莺与张君瑞之间的离愁别恨的。
而且,中国的文人还特别注意用特定的意象来加强愁苦情的宣泄,这些特定意象如“寒蝉”“长亭”“残月”“西风黄叶”“夕阳古道”“瘦马空壕”“疏林”“烟波”等等,它们本身就给人一种萧瑟衰败冷寂之感,结合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人很容易身同感受,为之动情。
同时,文人们又用“虚实相济”的手段来抒发愁苦情。“实”即实景,“虚”即虚景,幻想之景。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及《西厢记》里莺莺遥想别后情景“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即是用虚幻之景和眼前实景结合来抒发悲苦情的。
3、借助于比喻、拟人等法把愁写得有长度,有重量。唐代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其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及宋代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候馆梅残”),均以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长。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说愁思如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就把无形的愁苦化为有形的江水,而且渲染出愁的深厚、强烈、久长等特点,对这种手法,清代学者王国维也赞叹不绝:“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相同的手法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在与赵明诚阴阳两隔后所写,对亡夫的怀念、自己孤苦、漂泊无依的感伤,都充分表现了出来。其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把愁苦化为有重量的实物,与李煜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清照的《一剪梅》又把相思离愁变成了变幻的东西(“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一来,“愁苦”真可谓是绵绵不绝、无法消融了。宋代黄庭坚的“我只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用拟人法生动地传出愁情含满川风月。
4、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愁写深写透。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之十五),于夸张中强烈地抒写了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愁作秋浦客”的悠悠愁情。也有将夸张与其他技法结合起来,以求得最佳艺术效果的。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水边沙外”),是将夸张与比喻结合起来咏愁的;唐代赵嘏的“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于夸张与对比的统一中表现闲愁的;石孝友的“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木兰花》“寻春误入桃源洞”)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则都是于夸张、比较中衬出愁之多、愁之重的。
5、在对比、烘托中咏愁,更见其愁。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于欢乐与忧愁的对比之中突出了愁之深重;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将如今饱尝愁苦与少年不知愁的滋味加以对比,鲜明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远大抱负难以实现的愁闷。不难看出,以上两例咏愁,用的都是对比技法,却同中有异。至于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情,以春日美景反衬思妇寂寞忧愁之情(其中也有对比),也写得极有情致。
6、运用双关之法,委婉咏愁,含蕴深远,耐人寻味。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语双关,含蕴深远,表面上是写浮云遮住了太阳,使人不见长安而生愁情,实际上,这是委婉地写佞臣在皇上面前摆弄是非,皇上不明,致使诗人不得重用,有志无法展、有才无处施而生愁怨。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词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既道愁之组成,又言愁之原因,构思巧妙。
7、描摹、铺陈人物的情态动作。例如,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李清照的“日晚倦梳头”(《武陵春》),《西厢记》中崔莺莺的“见安排着车儿,不由人煎煎熬熬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作重重叠叠的泪”以及张生的“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这些描写都非常真实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情态动作,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愁苦。
8、语言的特殊运用也能增强愁苦情的抒发。
第一,巧妙化用古诗词和引用典故。如《西厢记》中【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未饮心先醉,”其中,“红泪”和“青衫”都含典故,各有所指。而“未饮心先醉”则化用柳永的《诉衷情近》里的“未饮心如醉”,且比原句意蕴更浓厚。
第二,将生动的口语融入典雅的词句中,使愁苦情的抒发更加朴实自然、真切浓烈。例如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其中,“怎生”“此第”“了得”便是当时的口语词,它们的加入令词情大大增色。
第三,叠词的运用,既富有音韵美,又加强了情感的抒发。例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当然,上文所列古诗词中愁之内容与技法,并非已囊括全部,仅仅是常见的,希望能给我们中学生鉴赏愁情诗词一点启发,以便由点推及面,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事实上,古人咏愁,也有不少是多种技法兼而用之的。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宋代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的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设问,但又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以比兴作答,正如《鹤林玉露》卷七所言“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不仅如此,它还以“烟草”、“风絮”、“梅子黄时雨”来烘托“闲愁”。如此兼用多种技法,便含蓄地写深写透了闲愁。
古人咏愁,不用说不同诗人词家采用的技法有别,就是同一诗人词家采用的技法也不尽相同。这固然跟诗人们的生平遭际、思想方法、对愁的感受及创作风格相异有关,也与其具有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不无关系。就南唐后主李煜而言,其词善于咏愁。或以一江春水喻愁,或化虚为实,变抽象的愁为具体可感之物,或如《捣练子令》(“深院静”)通篇不著一“愁”字,却意在言外,写尽了离愁别恨。其词虽然同是表现真挚动人的愁情,却无似曾相识之感,个中原因固然在于李后主后半生沦为“阶下囚”,备尝亡国之苦,“日夕以泪洗面”,对“愁”有着深切的感受。
李白友情之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杜甫国破之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李煜国破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闲情之愁: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李清照爱情家国之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梧桐更谦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处相思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你去看看 李清照的诗词 都是愁啊
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