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战国时很多国家的君主不是公爵却称为公 比如齐国是侯爵 可为什么称为齐桓公而不是齐桓侯?

2024-11-05 19:52: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所谓公、候、伯、子、男,其实这是周朝成立时,周武王按照各部落首领在推翻商王朝过程中的功劳大小,以及各王亲与周天子的亲疏关系来确定的。而周天子则成王,其他任何诸侯都是不能称王的。但是到了后来,尤其是在周幽王时期开始,周王室的力量越来越小,而其他诸侯国的力量却越来越大,例如秦、齐、燕、楚、晋。此消彼长,导致周王室再也没有力量能够控制个诸侯国,甚至这能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如齐桓公时期的齐国。
在这样的军事力量对比下,各诸侯国越不再向周王室履行如贡献等义务了。各大诸侯越不再按照公、候、伯、子、男这样爵位去行事了,几乎所有诸侯都僭越称公了,因为王只能是周天子的称谓,所以各大诸侯还只是成公而没有成王。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与各大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力量差距就更大了,各大诸侯也就开始敢称王了,如秦惠王、齐威王、楚庄王、燕昭王、赵武灵王、魏惠王等。

回答2:

一开始,不是因为变强大了,就称作“公”了。去看看各国历代国君,从开国就称作XX公。到战国时期就不一定了,楚国僭越称王。
齐国、鲁国是侯爵。“公”不一定是爵位,而是对诸侯的尊称。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都有。公爵是虞国和虢国,这两位惹不起,是周太王的儿子,周文王姬昌的哥哥、弟弟,辈分比姬发高,是公爵。宋、陈、杞三国名义上是公爵,但是遵循二王三恪制度,和周天子平起平坐。
关于二王三恪制度:远溯自虞舜以尧子丹朱为虞宾;夏禹封丹朱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皆不用臣礼,而用宾礼。而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后,分封黄帝后裔于蓟、尧之后于祝、舜之后于陈国,用以表示“兴灭国,继绝世”之意。颜师古认为“周以舜后并夏后、宋为三恪也。”即以虞舜后裔封陈国,夏朝后裔封杞国,商代后裔宋国为三恪。

回答3:

周代的封国,就其起源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开国之初,王室把新征服或取得的土地,分给宗亲姻戚或功臣而建立的。第二类是开国许久之后,王室划分畿内的土地赐给子弟或功臣而建立,例如郑、秦。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占夺其地,别建新国(在今河南中部黄河以南新政一带)。第三类是拿商朝原有的土地封给商朝后裔,属于此类的只有宋。第四类是商朝原有的诸侯国或独立国,归附于周的,例如陈、杞等。旧说周朝诸侯,爵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此说曾有人怀疑。但现存东周的鲁国史记里确有这五等的分别。其中所称及的诸侯公爵的只有宋,男爵的只有许(今河南许昌);属于第一类的多为侯,亦有为伯的;属于第二类的秦,郑皆为伯;属于第四类的大抵为子。但自从葛繻之战之战后,周王室威名扫地,开始礼崩乐坏,故四方诸侯皆自生其爵,甚至楚子自称楚王,而中原则多自称公,但《春秋》中依旧以其本爵,可见这些公都是自封的。

回答4: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爵位为侯爵;但这些侯爵们在自己封国之内,自称公爵,号国公,如鲁庄公、齐桓公,像楚的爵位只是子,但是自称为楚王。

回答5:

公应该只是尊称,不是代表爵位,另鲁确实是侯爵,楚也不是周天子分封的吧。

鲁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以辅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