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那些年
秋天,树叶随风纷纷落地,而我的思绪也似乎随着纷纷落地的树叶,乘上了时光列车,倒回到了那些年,也是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题记
那些年,我们正毫无意义地争抢着玩具;那些年,我们正无忧无虑地玩耍;那些年,我们为一道道数学难题眉头紧锁,尔后,又豁然开朗。
幼稚
回忆的房子里,时不时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推门而入,便能看见儿时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笔记本电脑,看着《猫和老鼠》,挂在脸上的笑容无法散去。夜晚,喜欢坐在楼下的小亭子里,享受着徐徐吹来的春风,吃着冰淇凌,脸上挂着的微笑已清楚地表明了我的满足。
吃过冰淇凌,牵着狗,在小区四周不停地转,最后连雪狐(我的爱犬)也停了下来,表示抗议。我蹲下身来,双手轻轻地托着它的头,对它说:“你累了,对吗?”它“呜”了一声,似乎在表示同意。“那我抱 你,你就不累了!”
路灯下,一个小小的身影走着,怀里抱着那只雪白的狗,它在怀里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似乎很享受。而那个小身影满脸开心地看着怀里的小东西,一蹦一跳的,又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赶紧慢下步伐,又看了看怀里。呼!还好没醒。小小的身影无时不透露着幼稚与一丝坚定。
懵懂
渐渐的,上了小学,才开始懂事,身上那股幼稚的劲儿似乎也褪去了不少。在学校,有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可我在学校里,却时不时情绪低落,也不知道为什么。
说也奇怪,小学时的我开始变得有些安静,不爱与人交流,而是喜欢在午后捧一本书坐在窗边,静静地阅读。斜斜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书页上,显得格外美好。操场上人声鼎沸,却丝毫没有影响这样的读书氛围。读的书多了,我也渐渐多愁善感起来,心里总有事不明白,又不知是为什么,这就是属于小学时的那份安静,那份青涩,那份懵懂。
成熟
上初一时的我,渐渐变得成熟,却又不像小学那样安静。初中的我,喜欢雨天,更喜欢淋雨。我觉得淋雨可以冲刷掉我所有的哀伤。因为只有雨天,才能把一滴滴可爱的雨点送到我们身边。我相信,雨是云的尸体,埋葬人间,有说不出的哀伤。所以下雨天是一个给平日里想哭却又不敢哭的人的发泄机会。
不知是从何时起,幼时的天真思想快被一些成熟的机械化思想取代,我曾努力地想让心中的那片小天地扩大,却发现这是徒劳的。
现在的我,不再那么幼稚,那么懵懂,成熟了许多,但骨子里仍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天真。回想起那些年的点点滴滴,脸上或喜或悲,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但我还是忍不住回头看看那过去的自己,那过去的会议。
后记:如果回忆是一件美好的事,那么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就会觉得那是心中一个柔软的地方,一个温馨的天堂,一个永恒的瞬间。
思念是天与地的远望,思念是牛郎对织女的盼望,思念是青鸟所传递的信。
——题记
如果思念是苹果,那么我愿它是酸的。如果思念是等待,那么我愿它是短的。如果思念是电话中的话语,那么我愿它是长的。我思念的另一头,是母亲!
“你回来了,在篮子里有两个苹果。”我“唔”了一声,不是很在意,也许是太累了吧。
“哥,你的苹果。”妹妹拿着两个苹果放到我面前,“这是妈故意留给你的。”
我意识到妹妹的“无事献殷勤”。她总喜欢来“献殷勤”,这样她也能得到很大的“回报”。
我笑了笑,说:“你要就拿去吧!”
母亲走了进来,她看了妹妹一眼说:“她吃了不少,一大袋都给她吃了。”妹妹说:“我吃了很多,妈只吃了一个,这两个我不要了。”我听了,心里不知怎么了,直发烘。
我拿起一个苹果说:“妈,你吃吧!”我故意拿到母亲嘴边,碰到她的嘴唇说:“我不要了,碰到了你的嘴唇。”母亲拿这个苹果去洗了一下,给我,我坚决不要地走开了。
回到房里,我拿起另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嘴里是甜甜的,心里是酸酸的……这就是思念的滋味吧,我想。
“你回来了?”母亲问。
“唔。”
“怎么这次这么迟回来?不是周六晚回来的吗?”
“这周特殊。”我随口应了一声。
“哥,你回来了!周六晚妈准备了饭菜等你,你却没有回来。”我想:自己周六为什么不打一个电话回来。不知道妈妈是否等了我很久。我在不断地反思着,觉得很过意不去,刚才自己还用这种态度面对母亲的问话。
一直以来,我很想问母亲那一天是否等我很久,但又没有勇气知道答案。
到现在,我都没有问母亲那个问题,只在祈祷她等待的时间短些,再短些。
“你妈过一会儿就会打电话回来。”奶奶刚说完,电话就响了。
“喂,妈妈?”
“唔,还好吧!”
“好啊,你呢?”
“也好,快到端午了,你自己买点吃的吧。”
“好,你也是。”
“没事了,我要忙了……”
“噢,你要的桂圆肉做好了。”我故意打断她的话,插入其他话题,希望能和母亲多说一会儿话,但母亲只是简短地答几句,还是挂了线。
我知道她很忙,不过还是经常打电话回来。尽管每一次都很短,但我知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