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进入超导状态一般是一个相变过程
就是说,你把一个导体逐渐降温,从普通导体状态降到超导态之下,同时测量电阻率,电阻率现缓慢下降,然后在“相变温度”也就是“超导转换温度”下,曲线陡然下降到非常接近 0 的位置
很多超导体进入超导态之后电阻率并不完全是 0,还是能测出一点的
另外超导态的衡量一般并不以直流电阻率为衡量,而是以交流阻抗、抗磁性为衡量。
比如说你的一种材料,在某个温度下,里面有一根细丝,或者材料中很少一部分达到超导态,结果,整个材料直流电阻非常接近 0 了(等于大电阻并联一个接近于 0 的电阻),但是,转变并不彻底,你不能拿这个温度来说,我的材料转变温度有多高……
理想状态下,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或者排斥磁力线进入,或者将磁力线锁定在其中;但实际上,这种抗磁性有一定限制,当一定体积内磁场超过一定强度,超导状态将被破坏——这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材质的大部分,而不是一根丝,要转变为超导态的原因。
是的,先是逐渐降低,当达到一个点时,电阻会突然变为零
是 当物体达到临界温度时 电阻突然降低 实验仪器无法测量
解释超导体有BCS理论 关于高温超导还没有完善的理论
一般来说是这样的,电阻到了某一个温度(临界温度)会突然消失,成为超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