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日出我的光圈最好是多大 色温多少k 合适呢

2024-11-21 21:14: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基于日出时刻的特殊光线特征,用相机实际拍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色温的控制:人们对日出、日落的视觉印象是橙黄色和金黄色的,但是如果用与日出、日落时色温相一致的色温档拍摄,常常会把太阳拍摄成一个明亮的白色的或淡红色、淡黄色的球体。为了在画面上再现出人眼在生活对太阳的视觉印象,在调整白平衡时可用5600K色温档。由于5600K色温片有利于低色温光线通过,较多地阻止了高色温光线通过,在日出、日落时刻可以使整个画面偏暖,夸张橙红色调,使太阳本身的颜色呈现为橙红色或金黄色。

  拍摄日出时不容易找到5600K的光线调白平衡,可采用提前一天在5600K的阳光下调好白平衡,通过摄像机内白平衡记忆功能保持机内的白平衡不变,第二天黎明时不再调整白平衡直接拍摄的方法。也可以采用5600K人工光照明白平衡调整的方法进行拍摄。

  拍摄日落是可以采用改变白平衡基准——即改变白平衡板颜色的方法,提高摄象机对低色温光线的记录能力。如用湖蓝色或淡蓝色板调节白平衡,可以使白平衡不“平衡”倒向低色温这一边,画面色调偏于橙黄色,这种色调刚好是日落时的理想色调。采用这种方法实际拍摄时最好使用监视器现场观察偏色的效果。

  控制色温还可以采用直接在镜头前面加各种颜色的滤色镜的方法。

  2、暴光量的控制:拍摄以太阳为主体的画面,暴光量最好以太阳周围的天空亮度为基准。这样既可以不因光圈过于缩小而影响地面景物的暴光,也可以保证太阳周围富有特点的云层、霞光等有一个准确的暴光,表现出最佳的层次。当然这种方法以手动光圈为先决条件的。

  3、当太阳作为主体形象处于画面中时,镜头不宜做剧烈的运动,特别是镜头的摇动和横向移动。否则明亮的太阳就会在画面中形成彗尾现象,破坏画面的造型效果及清晰度。

  4、在拍摄日出日落时,如果阳光光线过强、镜头又长时间的对着太阳,是很容易烧坏摄象机的摄像管的。因此在拍摄的时候要小心谨慎。怎样才能防止烧坏摄像管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相机用自动光圈档将画面从一个较暗的地面景物漫漫向太阳的方向移动,如果太阳还没有进入画面,光圈已缩至最小光孔F22时,说明此时的阳光过强还不能拍摄;如果将太阳移向画面,光圈没有收至最小光孔,说明摄象机能够承受太阳光的强度拍摄。

  第二,用双眼盯住太阳,如果不到1秒钟,眼睛就被太阳晃得睁不开眼睛,说明此时的光线过强,摄象机不能对着太阳拍摄;如果眼睛盯住太阳能停留3秒以上,说明阳光的光线已经弱了,摄象机对着太阳已不会烧坏摄像管了。

  此外,日出、日落期间光线效果复杂,有些光效很难捕捉到,因此,我们拍摄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观察、设计和准备,到了拍摄的现场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抢拍。如果画面中人物与太阳同时出现,由于反差太大,人物往往处于剪影或者半剪影状态。如果画面中不出现太阳,只出现人物,那么采用顺光、顺侧光等角度仍可对人脸细部进行较好的表现。

回答2:

使用较小光圈,色温9300k即可。

1、使用较小的光圈,防止快门速度不够快而造成过曝,当然,小光圈拍摄也是风光照片的常用手段;

2、正常测光并且增加1-1.5EV的曝光补偿,一般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也可以对夕阳上方进行点测光,并且增加1EV左右的曝光补偿;

4、为了防止镜头产生眩光,尽量使用遮光罩,并且取下不必要的滤镜;

5、如果是傻瓜相机,一般有专门的“落日模式”,可以使用此模式拍摄。

6、使用平均测光,再根据需要增减EV值,可考虑进行包围曝光;

7、品红滤镜可以加深天空的紫色调,当然,到了数码时代,这都可以在后期处理时实现;

8、遇到快速移动的云彩时,可以使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曝光时间来体现一种动感。

回答3:

光圈开多少,这个得看具体情况吧。首先要考虑的是画质,一般在F8,F11之间,光圈全开和缩到很小都不是镜头的最佳画质。除非你要特殊的拍摄效果,比如你需要长曝,摇黑卡等,在没有其他辅助设备的时候,只能把光圈收得很小。还要考虑景深,如果构图中有前景,而且前景距离很近,你需要获得大景深,那也要收缩光圈,具体的景深可以参考“超焦距”。小光圈还会有星芒效果。如果为了获得小景深,营造其他的效果,或者为了提高快门速度,那就用大光圈。
色温:这个和自己的创作的意图有关,相机设置的色温高于环境色温的话,那么照片呈现暖色调,如果相机设置的色温低于环境色温,那么就呈现出蓝调。如果你不确定,那么选择RAW格式(如果相机有的话),在后期中自己再做调整。

回答4:

光圈推荐越小越好,防止模糊
色温尽量低,显得红

回答5:

那么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