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与门阀政治有什么关系?

要快噢,谢谢。。
2024-11-08 01:29:2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地方大族。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并普遍具有儒家文化素养,容易步入仕途,取得官职。东汉中后期,地方大族已基本上垄断了地方政权机构,并不乏世代为朝廷公卿的显贵家族,他们族大宗强,世代官宦不绝,被称为世家大族。东汉末年政治纷争及社会动荡时期,世家大族极为活跃,三国魏、蜀、吴政权的创立,或多或少都与世家大族的政治活动有关。随着魏、晋政权的和平递交,魏晋之际的高官显贵家族取得了政治上世代为高官、经济上免除徭役的特权,成长为门阀士族。东晋政权就是在流亡江南的门阀士族拥戴下建立起来的,门阀士族操纵政权因而成为东晋一代的政治特征。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独占地位使之易受到其他社会阶层的冲击,后者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常用办法即是以各种手段挤入门阀士族的行列,这在南朝造成了士族队伍的扩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门阀士族的特权起着否定的作用;门阀士族凭借家族地位获取高官,又强烈干预了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南朝宋、齐、梁时期,皇帝往往通过重用非门阀士族出身的人即所谓寒人来执掌军政大权,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门阀士族的政治地位也逐渐衰落;门阀士族在优越的环境中越来越丧失其实际的政治能力,这也是他们日益衰落的重要原因。十六国北朝时期,魏晋时出现的门阀士族人士因其社会影响和他们所具有的文化知识,使他们成为各族政权拉拢的对象,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如十六国后赵及北魏,继续沿用或推行士族门阀制度,这对各少数民族汉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上层的汉化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历史的发展总要不断否定一部分人的特权,实际的政治地位总是要取代门第的影响,南北朝后期,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门阀士族都基本上退出了政治舞台,东晋南朝王、谢高门华宅中的燕子终于飞进隋唐时平民百姓的家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无论其统治区域广阔还是偏居一隅,也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了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回答2:

没太大关系。
魏晋风流其实主要是指以曹植为代表的一群自觉的发掘人的个性与风骨的诗人团体。
与战乱和派系倾轧造成生命短暂、地位沉浮的关系很大。

楼主说的魏晋好像还包括南北朝?
那和门阀制度确实还是有点关系。那时候的诗人都是以家族为主,这些家族有意识的培养文学团体。不过南北朝也谈不上什么风流了,只有“才高一斗”的谢氏家族谢灵运,还有破落士族的陶渊明,王氏家族的王羲之也能凑个数?

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既然没人补充,那我再补充一下鲁迅的“药与酒”。大时代使然,早期是对汉末的“清流”的矫正,见到生死、经历战争多了,大家都讲究融通,清峻慷慨;派系倾轧中相同出身的人当然更容易受株连,如王弼、何晏等名士。有些人很愤激如嵇康被搞死,有些人很愤激却故作朦胧如阮籍所以能苟全。魏晋的名士有些是扛旗的,如建安七子中除孔融等6人,有些是拆台的,如孔融、嵇康等人。晋后期基本都是附庸风雅而已,没有才能,无病呻吟,去学前人的风流形式,而看不见前人内心深处的极大痛楚。陶渊明算是魏晋风流的集大成者了,因为他懂得了真风流。

回答3:

门阀政治是魏晋风流产生的深层原因。
当时政治动荡,朝代更迭频繁,而上层社会政治话语权被世家大族所把持,让当时的名士们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些循规蹈矩,那些道貌岸然,似乎都成了一个个玩笑,传统的力量在无形里消失,越来越多的名士在无望的明天面前选择了叛逆。有些人,佯狂而避世,在清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癫狂里迷失。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魏晋风流”。

回答4:

当然有关 看看现在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