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 结尾两段描写有什么作用?对于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

2024-10-27 15:45:2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最后两段是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别人来反应出一个工作认真,做学问认真地鲁迅先生,可以深化人物特点,从他人的角度来描写鲁迅先生,更加衬托他的性格和风范。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

扩展资料

萧红的长篇纪实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于1939年10月在重庆完成,初版于1940年7月,由重庆妇女生活社发行。在卷帙浩繁的追忆与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中,萧红的散文可谓一枝独秀,她以娓娓道来、清新淡雅且饱含感恩与崇敬的深情笔调,展现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萧红特有的艺术直感将女性纤敏的情思、细致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平凡日子中那些真实、细微、用心的“寻常小事”,勾描出鲁迅风趣、博学、良善、大爱无私、呕心沥血、舍己为人的亲切动人形象,读来感人至深。

作为文风犀利、思想深致的“新文学”奠基人,毛泽东对鲁迅做出了崇高的评价,认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作为“投枪”与“匕首”的革命战士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魂”象征,广为大家所熟知,亦是鲁迅逝世后众人了解、领会与阐释鲁迅的主流写作。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情意挚诚、文采清逸,毫无刻意安排与雕琢矫设,情意流溢如漫在平滩的潮水,起伏消涨顺其自然。

通过闪回的生活片段与细节真实缀连还原出一个血肉丰满、立体灵动的鲁迅形象,周全与圆满了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知与解读,为我们走进那个真实多彩有温度的鲁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窗。

诚如鲁迅长孙周令飞在“纪念萧红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所说:“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文章,精彩地展开了鲁迅的生活画卷,读她以后也彻底颠覆了祖父在我心中的形象。”

文章“细微之处见真情,‘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以为是史上最为真实、最为详尽、最为精彩的回忆鲁迅生活的经典,我确信她的文章就像一只生命的手,一百年后,五百年后,仍然可以触摸到鲁迅先生的体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回忆鲁迅先生

回答2:

最后两段是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别人来反应出一个工作认真 做学问认真地鲁迅先生 可以深化人物特点 从他人的角度来描写鲁迅先生 更加衬托他的性格和风范。

回答3:

最后两段是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别人来反应出一个工作认真 做学问认真地鲁迅先生 可以深化人物特点 从他人的角度来描写鲁迅先生 更加衬托他的性格和风范。

明天老师公布答案- -,我看看能不能上网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