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张廷玉如此务实,其实他的结局也不能够说是非常悲惨的,只是在后期不怎么受乾隆喜欢而已,因为当时他要辞官回家,就请求可以建太庙的权利,乾隆答应了,不过他却没有亲自去拜谢,这让乾隆认为他太过于无礼节,相当生气。
乾隆十四年正月,此时乾隆对张廷玉还可以,看他年老,允许他十日一至都堂议事,四五日一入内廷备顾问。同年冬天,张廷玉再次请辞。乾隆帝忠于批准张廷玉“以原官致仕”,并御制诗三章赏赐。本来,此时张廷玉入宫叩谢就完事了。可惜,张廷玉又犯了一次错误。当时,以史贻直为首的官员,一直在诋毁他不配入太庙。张廷玉为了能入太庙,竟然让乾隆写个保证书,保证按照雍正遗训,让他配享太庙。张廷玉可能是真的老了,太看重“配享太庙”的名声了。乾隆帝虽然不高兴了,但还是拟了手诏,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且赐诗以安其心。
张廷玉没有亲自来谢恩,而是上了一个谢恩褶子,让儿子代替自己谢恩,这是他犯的错误之一。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的学生,皇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病死。张廷玉不顾师生情谊,再次请辞。这次,彻底惹怒乾隆。乾隆认为他冷漠无情,不配入太庙。乾隆皇帝根据九卿的建议,修改了雍正皇帝遗诏,罢除了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待遇。这一年,恰好张廷玉的姻亲朱荃曾涉及吕留良案,张廷玉也受到牵连。赏赐的各种物品被收回,张廷玉在京住宅也被查抄。
不过还在结局还算不错,乾隆皇帝可能是出于眷念老臣的目的,宽恕了张廷玉的罪过,谥号文和,恩准其配享太庙。
不能始终如一。
张廷玉作为康雍乾三朝元老,在做事及性格方面和康熙,雍正很搭。而康熙,雍正都是非常务实的君主。而乾隆作为一代英主,虽然也功勋卓著,但是好大喜功,贪图虚妄,所以身边就多了一个和珅。张廷玉的做事风格和性格,明显和张廷玉就格格不入了。
所以即使前面张廷玉为大清朝的爱新觉罗做了很多事,也难免落得身败名裂,为乾隆厌恶,尤其后面张廷玉乞求配享太庙,并拿死去的雍正,乾隆老子去压乾隆,享受荣誉,皇帝是最忌讳功高震主的。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找个由头降旨切责。
所以自古功过,需盖棺论定,即使有经历三朝的元老也得夹尾巴做人。
因为清朝的事情都是皇帝说了算,皇帝的喜怒哀乐是决定官员结局的最终因素!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是张廷玉初入仕途时的态度,而且他坚持了很多年。但是当他成了气候之后,就忘了这个做人的标准。不只是张廷玉,所有的人都这样,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一辈子。所以晚年的悲惨,也就在所难免。有一句话叫做:功高震主。即使张廷玉没有那样的心,但是,别人也会这样想他的。难免会遇到给皇帝进谗言的奸臣。
张廷玉由于晚年忘记了当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座右铭。由于在一些事情上处理的不当,导致惹怒了君王。所以在晚年的时候结局非常的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