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超、下超指的是【超前量】
这个概念包括了盾构超前量和管片超前量两组数值,但是就实用性而言,管片超前量对土木技术员来说更有价值,先讲讲超前量的概念。
盾构超前量,可以设想在白纸上画一条水平线,当做盾构推进的设计轴线,手机长边平行于轴线放在白纸上,就相当于沿着轴线推进的盾构机头,当前状态下,由于平行关系,手机短边的上、下两个端点,投影是在一条直线上,因此不存在谁超前于谁,所以超前量是0;接着,把手机向下轻轻旋转一个角度,就发现,手机短边靠上的角点,投影在轴线上的位置,远远超前于靠下的端点的投影位置,这时,就产生了超前量,数值为正值。
管片超前量,与前文类似,但是,管片的上超、下超,始终拿垂线做参考,当一整环管片构成的平面向前倾斜,从拱顶位置吊一个锤球下来,可以在【落地块】位置明显发现,锤球尖端的位置早已超出了落地块管片范围,悬空在管片外侧,这时候,用直尺大致测量锤球尖端离开管片边缘的长度,就称为超前量,由于当前场景中,顶部超前于底部,测量出的距离取正值(比如+10mm),所以有两种表达,可以说,管片姿态是上超10mm;也可以说,管片姿态是超前量+10mm。
【超前量测量的意义】
为啥技术员要反复去测量这个数值呢?
需要强调的是,盾构推进中,盾构自身的姿态,与管片姿态未必是一致的,比如说,盾构需要按设计轴线要求,做向下的俯冲,它是通过调节千斤顶分区压力,构成压力差,实现的转体动作,但是,管片没这功能,为了达到管片转体的目的,需要额外手段(纠偏楔子,在此不细说)去实现转体,而且相比于盾构机来说,管片要转体需要逐环累积很小的楔形量,也就是说,管片的转动速度和幅度要远远落后与盾构,所以,当盾构已经出现上超20mm时,管片有可能仍然处于上超5mm,甚至是下超10mm(跟不上)
所以,技术员经常测量超前量,同时查阅图纸,就是为了时时刻刻都了然管片的姿态,一方面,在当前位置,迎合盾构的姿态,来调节管片姿态,让管片不至于因为与盾构机外壳构成较大夹角而被拉碎拉坏,另一方面,在当前位置以后,即将迎来上坡、下坡,那么为了让管片能够跟上盾构的姿态变化,需要早早的改变管片姿态,确保同步。
【额外说明】
超前量还有第三重意思,就是纠偏量,打个比方,在两个卫生纸筒中间,打入一个三角形的小楔子,保持其中一个卫生纸筒的位置不变,就会发现,另一个纸筒会向下低头,其实就是创造出了上超量,也就是实现了转体。
为了实现管片转体而有意贴置的纠偏楔子,它的原理就是在前后两环管片的夹缝之间,形成一个微小楔形截面,那么,在管片上需要贴置楔子的厚度,也可以被称为超前量,比如说,需要贴置的数值是“上方超前3mm”,其实际意义就是通过纠偏楔子,为下一环管片创造出一个超前量为+3mm的微小转体,在技术员给出的纠偏指令中,称为“”贴置3mm上超“”,在这个语言环境下,这就话就不再等同于之前所说的“上超20mm”了。
你说的应该是盾构超前,通俗说就是盾构抬头或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