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吴越国,西湖多年不修,为葑草蔓蔽。
宋景德间,钱氏归宋后,废湖兵,西湖又复湮塞。湖面一半为僧民所占。
宋庆历间,葑土日塞,多为豪族占据,湖水益狭。
宋熙宁间,六井及沈公井俱废。
宋元祐间,湖上葑田约二十五万余丈(约四千一百多亩),几近半个西湖被塞。江河行船不通,六井亦几于废。
南宋乾道元年以后,临安居民日盛,河流渐塞,舟行困难,西湖淤积。
南宋淳祐间,大旱,湖水尽涸。
元代,苏堤以西湖面尽为桑田;苏堤六桥之下,水流如线。
明初,西湖渐成平田,水塞不通。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西湖葑滩严重。440余亩湖面被占为田荡(合约0.29平方千米)3120余亩湖面淤塞成浅沙滩(合约2.08平方千米)。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军政府政事部主持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和旗营城垣,辟新市场,沿湖筑湖滨路,离湖20米处设栏,内杂莳花木,称湖滨公园。
民国十七年(1928年),浙江省政府在第三公园码头建立陈英士铜像;次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于第二码头建“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长生路之北至钱塘门头,用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第六公园。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杭州市政府开始在第五公园码头,筹建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环湖公园景点免费开放。
扩展资料:
西湖的发展:
2002年起,杭州市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先后建成西湖南线景区、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两堤三岛景区、龙井茶文化景区、灵隐新景区、吴山新景区、高丽寺、八卦田遗址公园等项目,重建、修复历史文化景点150多个。
1982年,西湖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年,西湖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2007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湖
古时由于文化知识的局限,千百年来很少有人去认真探寻西湖形成的秘密。直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界有识之士才开始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西湖的形成。最早用地质学观点解释西湖成因者是日本地质学家石井八万次郎。1909年,他在东京《地质学杂志》中撰文称,西湖与日本的中禅寺湖相似,南山为古生代岩层的山坡,溪水北流,为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而成。
192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首先提出西湖原是一礁湖,是钱塘江口一小湾,后来由于钱塘江夹带的砂土堵塞其湾口而成的假说。
西湖究竟怎样形成?经过地质工作者的多年勘测研究,“泻湖”说流传最广。这一假说认为,至少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一个浅海湾,除个别山岭外全部淹没在海水之中。随着海水的冲刷,海湾四周的岩石逐渐变成泥沙沉积,使海湾变浅,钱塘江也带来泥沙,在入海口沉积。泥沙越积越多,最终将海水截断,内侧的海水就形成了一个湖。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泻湖”。起初,泻湖还随着潮水出没。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多次筑海塘阻拦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像,秀美的西湖曾是惊涛拍岸的海湾,千百年前的“沧海变桑田”毕竟在千百年前,假说也尚未完全证实。近年来,有地质学家提出:确切地说,西湖不是一个典型的泻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关于西湖形成的详细机制、形成的确凿年代等,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杭州西湖的前身是海湾吗
作者 : 江笨湖
档案链接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生于春秋越国的苎罗(今浙江诸暨)。当年越王勾践为报国仇,使用美人计将西施送与吴王夫差。后因吴王夫差贪恋西施的美色而荒废朝政,最终为勾践所灭。吴国被灭之后,西施随范蠡而去。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游历西湖时赞道:“欲把西湖北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之美可见一斑。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与古代大美女西施相媲美的西湖,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至今学术界仍聚讼纷纭。而弄清楚西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对西湖的现在和未来发展都有重要价值。
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筑塘而形成的。西湖本与海通,这是古今比较一致的看法,自刘宋文帝时钱塘县令刘道真在《钱唐记》所记,东汉时钱塘郡议曹华信为防止海水侵入,招募城中人民兴筑了“防海大塘”,及成,“县境蒙利”,因之便连钱塘县衙门也迁来了,这就是今日杭州市的前身,西湖从此与海隔绝而成为湖泊,此说为历代学者所承袭,流传至今。
1909年,日本地质学者石井八万次郎先生提出,西湖的形成原因是火山爆发,岩浆阻塞海湾而成为湖泊的。
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通过详细实地调查研究,主张西湖原是一个泻湖,否认了石井八万次郎先生的推断。这个观点认为,西湖本为海湾,后由于江潮挟带泥沙在海湾南北两个岬角处(即今吴山和宝石山�逐渐沉淀堆积发育,最后相互连接使海湾隔绝了大海而形成为泻湖。
魏嵩山先生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可见当时(杭州附近�的钱塘江水面仍相当辽阔。而《汉书·地理志》所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则更清楚地表明直到西汉时期西湖仍为海湾,杭州市区尚未成陆。魏氏确信刘道真《钱唐记》所载华信筑大塘之事,认定西湖与海隔绝成为内湖,时间应当是东汉。
林华东先生不同意“西湖是因为东汉华信筑塘成功后才形成”的说法,认为倘确有华信筑“防海大塘”,其功能应是防御海潮冲击吞没陆地的捍海塘,说明东汉华信筑防海大塘的时候,内侧地带早已成陆地,然而因为常受潮患,所以在海潮冲击要害处“立塘”,保护陆地不被海水吞没。所以还不能说明筑起一条如同建造水库时的拦洪蓄水大坝后,就促成了西湖的形成。
尽管至今人们还不能清楚地知道西湖的成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科学家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西湖是一个典型的澙湖,即海水淤塞形成的湖。
整个杭州地区,远古是一个大海湾。后来由于长江与钱塘江的淤积,形成陆地,而部分地区残余了湖泊。大的有太湖,小的有西湖。
西湖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经过碰撞而产生一个浅海湾,海湾经过地球外部力量的影响而逐渐形成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