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的答案就是三味书屋里面那把戒尺,历史书上有介绍过李约瑟难题,可是没有给出答案,老师教学对于不听话的学生就会用戒尺惩罚,老师的老师也是这样教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听话,老师,家长,管理者都喜欢,但是疑问才是科学进步的真相!爱因斯坦回忆录里提到12岁开始怀疑一切包括宗教,答案就是国家在骗年轻人!管理好一个国家十四亿人口是听话好管理,但是这样子反而会抹杀掉一个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历史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看看德国人培养孩子的方式,让孩子爬一颗半米高的横着的树,为什么这样培养,首先孩子会学会勇敢,摔倒了老师会鼓励孩子再尝试不怕失败,这都是研究科学需要的基础精神!因为科学就意味着很多次失败,鲁迅先生写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里那把戒尺就是惩罚不听话的学生,听话就不用挨打!这样培养出来的民族毫无疑问是做事情的民族,但是长远来看反而会抹杀掉民族的创新精神,科技就自然会落后其他民族。落后是要挨打的,历史也一直都是这样子
封建制度曾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使得中国变得强大.
但是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始终有一天封建制度会阻挡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受到阻挡,国家自然也就落后,
那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制度来适应生产力发展.
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
李约瑟之谜: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但这只是对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可能的回答。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
一、资源因素。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问哈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