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是怎么过新年的?

2024-11-13 07:02:1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香港华人的过年绝对不是在大年三十等着看春节晚会,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有春晚这个说法。他们干什么呢?忙碌了一年,轻松的日子在圣诞节期间已经休闲庆祝过了,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继续。当然,华人也没有内地百姓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千里拥挤回家团聚的悲苦情节,因为一年频繁的节假日使华人对于各个节日都有些习以为常的感觉,往往以为,所谓节日就是亲戚朋友联系团聚吃大餐。一年按时日计算,圣诞节的假期是最常的,加上周末有14天,其次是春节,周末合起来是7天。除了一家人团聚吃饭、聊天或者打几圈麻将之外,香港华人最为时尚的还是外出旅行或者选择好天气去附近岛屿远足、野餐等等。传统过年习俗中的各种禁忌华人也是遵循的,不过有一点是南北东西差别所致,粤地广东人移居香港,许多习俗也是继续不断,不过见面时的问候语可见此地真正的商业气息,见面双手一供,来一句“恭喜发财”,闻者自然知道下一句是“红包拿来”。说起给红包,还真有特色。谁能得到红包呢?已婚者自然没有希望,无论年龄多大,未婚者都会在春节期间收到来自长辈、朋友的红包,具体数目则各有不同。

除了发红包,一家人的聚餐还真需要重笔记录一下,因为华人团聚习俗不变,鬼佬一年在圣诞节期间不远万里都要回家相聚,至少为了体现自我认同、自我文化特色,尽管远在海外,他们还是会不远万里,在这个短暂的假期回来与亲人团聚。那么团聚时吃什么呢?说起吃,香港本来就是饮食天堂,世间名菜佳肴齐聚香港,习惯了外出饮食的华人在这一天不会像内地人在餐厅订上一桌,所谓下馆子显摆吉庆一下,而香港华人却更愿意选择此时回家蜗居,慢慢准备一桌,一家人围着桌子,一边天南地北的神侃,一边津津有味的享受美餐,正所谓一切尽在大餐中。华人对鸡的青睐,对鸭、鹅的大吃在内地可能少见,至于海鲜类,更是司空见惯。受资本主义的影响,对食物含量以及哪些多食哪些少吃的讲究在香港可谓非同一般。富裕的人近些年对有机蔬菜的追求,讲究营养饮食的人们往往喜欢理智地选择一些特别的食品,即使价格昂贵,他们也是在所不惜的。年夜饭中的除了色香味齐全之外,还会添加一些营养元素。有一点需要透露,香港华人的饮食正在慢慢地向东南亚,特别是菲律宾、印尼倾斜,这与常年在家为他们烹饪的佣人是离不开的。

所谓民以食为天的分析之外,华人在春节期间的活动还有重要一项,春茗。春茗是香港社会商业化、资本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套联系同事关系、伙伴亲情感的必须庆祝。春节过后,一个公司、几个商业伙伴会相聚定时某地,一起大吃一顿,同时送上几个抽奖仪式,欢聚一堂,不可缺少,这在内地不知有无,对于笔者而言还真是新鲜事。

华人对于传统习俗的舍弃也随着商业化的浓重而逐渐为带有商业字样的内容所取代。回到内地,特别是西北乡野,看到家家挂红灯,户户帖对联,所有院子都披上节日的红妆,在香港却是少见的,香港人也不会花钱放鞭炮,更不会张灯结彩过大年,不可忽略的还是那些帖子门口的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等等。香港人在农历年私家舞狮、放炮的庆祝现在都被官方的集体性行为所取代了,无论圣诞节、元旦还是春节,维多利亚港的烟花表演。成千上万的人在获知何时举行时,往往举家出动,在阵阵喝彩欢呼声中,迎接每一个新节日的到来。

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展这些年逐渐成为香港人迎接新年的仪式之一。为了在年节来临前再增加点收入的花商不知何时共谋了这样一个盛展。各种鲜花云集公园各处,爱美爱花的华人成群结队欣赏各种鲜花,当然也有爱不释手者会情不自禁花上几笔钱,买上几束花,拿在手上,也是节日的喜庆表达。灯饰也是这些年兴起的集体行为。一幢幢高楼大厦的业主一起集资,把整个大楼用各种花色的灯饰妆点起来,每每节日来临,彻夜长明,可谓为节日披上盛装。

虽然进入后现代的社会,人们对于佛祖、妈祖、黄大仙的依赖还是没有些许的减少,与其相反的是,随着人们手中经济势力的增强,多神力的相信与依赖可谓有增无减,所以这些地方的香火不仅不断,而且应该加上源源两个字。大年三十的头炷香也应该是最值得重笔的。期间香港各界名流大腕都会在此时路面,各部门的官员也会大张旗鼓出来为香港人民新的一年点香祈福,当然他们是不怕因此“迷信”而丢掉乌纱帽的,因为这种个人行为不会被上纲上线。

贺岁赛马是不可错过的节日盛典。大年初三,在家里团聚了数日的人们这一天会出动,即使赛马门票昂贵,他们还是不惜重金,一睹风采,同时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室外的节日情景。

当然过年也有一个禁忌,千万别用“新年快乐”来祝福新年,因为快乐的谐音就是“快落”,那不是在意显对方倒霉吗,所以记得说恭喜发财,兴许还会得一个红包的。

香港华人的节日庆祝是展现中国文化元素的一个好时机,期间也多少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真实情景,这与国家控制与意识形态有着一定的联系。当然金融都市留下的商业化气息多少使原汁原味的华夏节日文化有些走样,殖民文化留下的西洋气息也使华人可以以此来展示他们作为香港人的与众不同,多样性、多元特色在此也是表现浓烈。

除了香港华人,香港人还有来自印巴、东南亚诸国、欧美、日本、非洲、澳洲、加拿大等等,应该说世界各地的遗老遗少们,他们并不是完全划开一道屏障与华人隔开,其实他们多少也受华夏文化的涵化,在不同节日期间不仅享受着节日带来的休息,他们也融入节日的欢愉当中,一起咀嚼品尝着这不可多得的全球化文化大烩菜。因为人之婚姻的多样性交织,在香港完全区分华人还是非华人是不易的,因为大量的超越国界民族种族的杂婚,使香港人的华人身份纷繁复杂。先写到这儿吧!香港人的春节,应该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我是说庆祝方式,不过节日的制造,也不过一个节日。

回答2:

摆放好鲜花,贴上春联,预备团年饭……香港人早在春节前一周就开始张罗过年。

香港一句俗语说“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户户都赶紧在正月初一前进行“大扫除”,把家居打扫干净,再挂上新的装饰物,代表除旧迎新。年花也是装饰家居不可少的。今年不但寓意大吉大利的桔子和桃花依旧热卖,新兴的兰花也越来越受市民欢迎。

布置好家居,便要张罗吃的。客人到家里来拜年,主人家沏出香茶后,会端上外表精致、内容丰富的“全盒”。所谓“全盒”,是新年时用来盛贺年小吃的盒子,一般是圆形的,寓意一团和气。

全盒里分成多个格子,人们通常把瓜子放在中间一格,其他格子则随意放些零食。按照香港人的习惯,会邀请客人先尝瓜子,他们形容抓瓜子的动作为“抓银子”,寓意新的一年里增财添富。

恭喜发财!利是(红包)拿来!是新春期间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新的一年,什么都要新的,红包里的钱币也不例外,所以每年春节前各家银行都挤满了换新纸币的人。由于经济欣欣向荣,不少香港人都表示在封红包时会比去年阔绰。

香港人很重视年夜饭,并称其为“团年”。每逢春节临近,港岛区以售卖参茸海味闻名的上环必定人头攒动,挤满了为年夜饭作准备的市民。辛苦了一年,大家都愿意多花点钱,买点海参、干贝等,趁着除夕夜亲自做点好吃的和家人分享。当然,现在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却喜欢在外面的饭店去吃团年饭,主要是图个省事、方便。

年夜饭前后数以千计善男信女在黄大仙庙争相上“头炷香”,祈求来年顺境。世界和平、不要再发生天灾、经济继续兴旺、人人有工做、身体健康等,都是大部分市民的祝愿。

  下午5时,已有大批人在黄大仙庙外排队,到晚上9时已挤满了数百名等候上香的善信。庙方则於当晚9时开放供善信入内参拜,一起祝愿本港鸡年百业兴旺。管理黄大仙庙的啬色园发言人表示,“头炷香”其实是指每个人在新一年第一次供奉的香,不一定要凌晨零时插香的,任何时候也是好时辰,最重要是心意。经济持续向好,市民心情愉快。

  从除夕之夜到初一凌晨,全港最大的维多利亚公园年宵市场挤满了游人。直到凌晨2点多,进场人次依然络绎不绝。最高峰时段有超过5万多人一同在维园逛花市。

  经过年宵市场内卖花的摊档,不少人手捧著贺年盆栽,高举著鲜花。环顾四周,发现被各色各样的花围绕著,加上来自四方八面的花香,仿佛走进花海。“多谢!多谢!新年快乐!”卖花者做成生意,笑逐颜开。

回答3:

有钱的
风流快活 想做就去做 一家大小 带同外藉家佣 报旅行团出国游埠........
万多个节目 开心得不得了 只恨假期短.......

无钱的
长假期 且无收入 手停口停 ( 很多人是日薪或时薪的 假期不上班就无工资)
为新年利事钱 / 各式节日额外开支 而愁得白了头发 .........

败犬女 (年过30多的剩女) 要找地方躲藏 免亲友过份的关心

不论有钱无钱
岁晚大扫除 团年饭 行花市 新年派利事 向长辈拜年 是小不了的

回答4:

食年饭,行花市,看表演,倒数,看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