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的波恩。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为像莫扎特一样的神童,从小就掠夺了他上学,玩耍,休息的时间,强迫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性情暴躁的父亲常常半夜将贝多芬从床上拖下来练琴。
当贝多芬11岁时,有幸遇上了一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作曲家聂费。聂费不但发现了贝多芬的天才,还帮助他熟悉了很多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培养了他对民间音乐以及对国文学的兴趣,并指导他完成了最初的几首音乐作品。
1803年,血气方刚的贝多芬受法国大革命的鼓舞,创作了他的第三交响曲,命名为《波拿巴交响曲》。在乐谱的封皮上还写着“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当时贝多芬将拿破仑看作革命的象征。当1804年12月传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愤怒地将乐普封皮上“波拿巴”的名字,改为《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晚年十分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屈服。在已经耳聋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首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然而,在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时,他却完全听不见,还是一位女歌手含着泪,拉着他的手转向观众时,他才发觉。这首曲子的表演多达五次,超过了当时皇族演出三次的记录。
哼╭(╯^╰)╮!
像你这种人,谁帮你解答谁是傻的!!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