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是古“丝绸之路”要道,陇上历史文化 临洮县名城,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是“全国田径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木之乡”。远在新石器晚期(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即有马家窑、寺洼、辛店文化,是甘肃仰韶文化发轫较早之地。据史籍记载,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是临洮建置的起始。至秦绍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东晋十六国时,属武始郡。唐初,置临州,后置狄道郡。安史乱后,陷入吐蕃。五代时吐蕃置武胜军地。宋置熙州,治狄道。元、明、清均置临洮府,府治狄道。乾隆五年(1740年),迁府治于兰州,升狄道州,民国二年二月降州为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临洮县。新中国成立后,初属临夏地区,后属定西地区。1960年,成立临洮地区,不久裁撤,仍为定西地区辖县。
临洮——今甘肃岷县,古名临洮,秦置,西魏与隋末都曾暂改溢乐。秦长城西端在此。
秦代 称为 狄道县,清代改狄道州,1928年改称临洮县
临洮,战国后称狄道,是人文始祖伏羲后裔的食邑地。周朝称陇西邑。自秦献公(公元前384年)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为临洮建县之始。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三十七年),秦穆公用由余之谋,西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古临洮县(今岷县)就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接受商鞅主张,“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其中就包括临洮县。史记中最早出现临洮县名在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秦王政21岁,王弟长安君成蛟将军率军攻打赵国时反叛,死在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北朝西魏文帝(公元535-552)改临洮县为溢乐县,并置岷州。从公元618年(隋恭帝义宁二年)以后,以“岷山”得名的岷州逐渐成为今岷县的名称沿用至1913年。临洮县名不再使用,直至狄道县改称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