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详细点
2024-12-03 08:08: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华西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 “天下第一村”!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 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目前,村民家家住3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0万到1亿的资产,有1到3辆小汽车。2005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全村还建有塔群、隧道、龙西湖、桥文化、天安门、山海关、世界公园、农民公园、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长龙、万米长廊、万米长城等80多个旅游景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考察、访问。现在,每年游客接待量在1000万人以上。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华西富了,坚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2001年6月份以来,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目前,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稳定和谐。今后五年内,华西还要投入资金5.2亿元,搬迁村民2700户,在“山北”建设一个“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这样,既可以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别墅‘修修补补’)”的方式,节约土地2500亩,又能建成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新的2006年,村党委老书记吴仁宝同志,又被中央确定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个全国重大典型后,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现在,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华西村又制订了新的“十一五规划”。也就是“十一五规划”内,要实现“五个五”(到2010年,实现年销售500亿,幸福、富裕5万人,花5个亿到外省、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村50周年)的新目标,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协调和谐的“天下第一村”! 千百年来,从中国农村里只走出去过零星的暴发户,一个区域的整体富裕则是从未有过的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绝大多当数农民终于告别了饥寒的威胁,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更有些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坚持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典型的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这类明星村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一个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团结有效率的党支部和村委会,都有一个目光长远且有威望的领头人,都抛弃了单一的农业经营,有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龙头产业。在物质方面得到较好满足的同时,这些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研究生赴华西村学习考察团,用一周的时间,对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了解。华西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组建的,现有380户人家、1500多人。70年代,华西村开了间小五金厂,从此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1995年,该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了工业生产。村民收入来源有基本工资、超产增效奖金和公共福利。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 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村里保持着"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下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具体策划实施。华西村党支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已久。华西村是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典型,当年的不少模范人物,今天仍在村领导班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今起着精神文明宣传教育作用的设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陆续建造的。这些设施主要包括:展现创业历程的华西之路农民公园;贯通全村、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作为华西村象征建筑的华西金塔;功能齐全的体育,天下第一村"的气势,又兼顾了教育与实用的功能。如华西之路农民公园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休憩场所;多少年来在农民心目中视为神圣之物的宝塔,现在成了华西人接待亲朋、饮食购物娱乐的宾馆;而汇集了各国代表性建筑的世界公园,则不仅是只供观赏的建筑模型,还是可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华西人讲求实际、不务浮华的农民的智慧

回答2:

华西村是一个著名的中国奇迹,它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变成了一个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它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下面是华西村富起来的一些主要原因。
1. 技术的引进: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向国外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知识,华西村也从外界引进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包括了科技支撑,农作物品质监测,市场分析等,同时也逐渐实行了先进的“三变”教育。这些技术和知识的引进,使得华西村的农业生产逐渐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2. 产业结构的调整:华西村在改革刚开始的时候,经济活动以批发和零售、小型企业以及传统的农业为主,收入很低,国有企业也在开始大量撤走。
后来华西村根据周围资源和市场需求情况,逐渐加强了深加工业,如玻璃加工、纺织厂、机械加工厂等,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调整。
3. 产权制度的改革:华西村经过产权制度的改革, 实行了计划分配、项目分红、分红比例差异化等分红制度,并将村产资产分股给村民,以此大大激发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4. 制度政策的配套:在实施产权制度的同时,华西村也逐渐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制度政策。
比如,村民自筹资金建厂、设点,组建企业等政策,使得村民得以自主创业,从而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和财富水平。
5. 领导的担当和勇气: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得益于当时的村支书李家祥的担当和勇气。
他坚持不懈地推动改革,积极引进投资,激励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努力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华西村富起来,是通过综合手段使村内农业技术和生产活动得到优化,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流转,依靠有限的自营产业再造经济。
同时,注意产权改革,逐渐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最终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回答3: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华西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 “天下第一村”!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 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目前,村民家家住300到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0万到1亿的资产,有1到3辆小汽车。2005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全村还建有塔群、隧道、龙西湖、桥文化、天安门、山海关、世界公园、农民公园、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长龙、万米长廊、万米长城等80多个旅游景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考察、访问。现在,每年游客接待量在1000万人以上。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华西富了,坚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2001年6月份以来,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目前,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稳定和谐。今后五年内,华西还要投入资金5.2亿元,搬迁村民2700户,在“山北”建设一个“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这样,既可以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别墅‘修修补补’)”的方式,节约土地2500亩,又能建成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新的2006年,村党委老书记吴仁宝同志,又被中央确定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个全国重大典型后,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现在,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华西村又制订了新的“十一五规划”。也就是“十一五规划”内,要实现“五个五”(到2010年,实现年销售500亿,幸福、富裕5万人,花5个亿到外省、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村50周年)的新目标,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协调和谐的“天下第一村”! 千百年来,从中国农村里只走出去过零星的暴发户,一个区域的整体富裕则是从未有过的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绝大多当数农民终于告别了饥寒的威胁,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更有些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坚持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典型的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这类明星村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一个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团结有效率的党支部和村委会,都有一个目光长远且有威望的领头人,都抛弃了单一的农业经营,有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龙头产业。在物质方面得到较好满足的同时,这些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研究生赴华西村学习考察团,用一周的时间,对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了解。华西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组建的,现有380户人家、1500多人。70年代,华西村开了间小五金厂,从此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1995年,该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了工业生产。村民收入来源有基本工资、超产增效奖金和公共福利。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 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村里保持着"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下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具体策划实施。华西村党支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已久。华西村是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典型,当年的不少模范人物,今天仍在村领导班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今起着精神文明宣传教育作用的设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陆续建造的。这些设施主要包括:展现创业历程的华西之路农民公园;贯通全村、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作为华西村象征建筑的华西金塔;功能齐全的体育,天下第一村"的气势,又兼顾了教育与实用的功能。

回答4:

资料显示,华西村成立于1961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华西村的居民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种地生活。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华西村出了个非常有能力的村支书,他就是吴仁宝。就在其他村子还在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吴仁宝就想着只留下30个村民耕种土地,让全村大部分村民都去村办的五金加工厂上班。

在经过村民共同努力之下,华西村的五金加工厂的产品逐步打开了市场,村民们都逐步富裕起来。很多人建起了别墅,购买了宝马、奔驰等名牌汽车。而且华西村人均存款都超过了百万元,被外界称之为“天下第一村”。由于华西村的村办企业带领着村民们快速致富,就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考察,而且来考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于是,吴仁宝就决定发展华西村的旅游业,他把华西村打扮得像花园一样的村落,并且还狂甩30亿建造五星级大酒店。正是因为,吴仁宝的这个明智的决策,再次推动了华西村的经济发展,据统计华西村每年可以接待200万人次以上。接下去,华西村又是马不停蹄的开办钢铁厂、纺织厂,那些之前跑到外面去谋发展的华西村人也都纷纷返乡,寻找致富的机会。

华西村在鼎盛时期是一个集农业、工业、旅游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达到550亿。不仅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纳税大户,而且还走向了资本市场,成为了上市公司。不过,从2012年开始,华西村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现在已经陷入债务泥潭,面临资不抵押,破产倒闭的困境。对此,我们认为,华西村能走到这一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华西集团并没有引进外界优秀人才。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早在2013年就去世了,现在华西集团就有他的亲属们把持着。而现在领导班子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管理能力也有限,这也影响到了华西集团的发展。但他们并不愿意接纳外面有能力的人进入,一直想固守原来的这个摊子。而如今正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华西村不引入外界优秀的人才,单靠原有的这些人的能力,要想不衰弱下去都很难。

回答5:

华西村是指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南部的华西街道。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华西村是一个贫穷的农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作物。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华西村的村委会开始探索村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他们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村庄旅游业和农村休闲产业。同时,他们推行村民自愿集资、招商引资等新的经济模式,帮助农民致富。
其中,最成功的项目是在2000年建成的华西村野生动物世界,这个野生动物园不仅给华西村带来了大量的旅游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个项目成功的背后,是华西村村民的奋斗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乡村旅游和休闲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现在,华西村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多个企业和村民合作社的小城镇,这些企业和合作社涉及农业、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给华西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因此,华西村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乡村振兴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