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初学机械工程,后对逻辑和元数学发生兴趣,这对他的哲学无疑有影响。如王路教授在《走近分析哲学》(北京三联,1999)一书中所说,“维特根斯坦从现代逻辑出发来考虑问题并且像根据现代逻辑的成果来描述和解释世界。现代逻辑的基础是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第74页)所以,要理解TLP最起码要懂一点数理逻辑(ML),否则什么“真值函相”之类的术语就根本不可能通过所谓的耐心与恒心理解。
除此技术背景外就牵涉到哲学史的背景,按照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哲学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后起的理论包含、扬弃了前者。这多少有一定道理。也就是说要懂一个思想家先要懂影响他的前辈。这也是为什么以马克思主义立国的我国建国来最重视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至于邓晓芒的情况,只是因为文革期间他能看到的书只有那么几本,根本就没有条件看到能让他了解相关基础和背景的书,那么就只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了。要真正学好还是要从头开始从基础开始。他所写的《思辨的张力》(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一书要讲黑格尔的辩证法还是得从古希腊讲起。(至于什么“德国古典哲学专家”至少我是不承认的,德国唯心论博大精深,相关典籍、研究著作浩如烟海,专家几人敢称?!再对比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其差距岂止天上地下?)
虽然维氏并不熟悉哲学史,但还是有一些人对他有深刻影响。首先是分析哲学之父弗雷格的真值函项、意义与意谓等理论。还有他的老师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这对了解如“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这样的句子至关重要。“逻辑原子主义”与“逻辑图像说”都是一种新型本体论(ontology),旨在解决哲学史上的未解决问题:“一切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语)。所以不了解哲学史(即问题史)也就难以理解哲学家为什么要提出他们这样那样的理论、不了解他们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举些例子:
有人说唯氏TLP中将可说与不可说之间划出界限,很像康德现象与物自身的划分。还有人(叶秀山)说从TLP到《哲学研究》的转变像第一批判到第二批判的发展。但崇拜康德的叔本华对维氏的影响更明显,体现在一些意志主义和唯我论上。而维氏最为一些外行所津津乐道的命题七我认为还有德意志文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神秘主义传统的痕迹。
TLP虽然很薄,但又很厚,这就是经典。国内有北大韩林合教授的力作《逻辑哲学论研究》(商务2000)是研究TLP的必读参考书。提问者如果仅仅想浅尝辄止,我以为没有什么意思。如维氏后期代表作《哲学研究》的中文译者陈嘉映教授所说:“哲学研究得浅不如不研究。”(《语言哲学》北大出版社,出处好像是在前言部分)
有兴趣的话,不需要什么基础。就只要有耐心,慢慢地一句一句地看,并且反复看,肯定可以看懂。
武汉大学有个叫邓晓芒的人,湖南长沙人,现在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德国古典哲学专家,国内外著名学者。而他最初就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他就是这么一句一句地看书的,甚至就使用简单的主谓语分析方法,从二十岁看到三十岁,他就直接考了研究生(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导师还是全国最著名的。
所以,认为看哲学书一定要具有什么基础,我认为不一定。重要的是耐心与恒心。
读维特根斯坦,一定的基础还是需要的。否则无异于天书。
一般来说,以下两个要求:
1.能读德文原文或最起码英语译本。说实话,中译本实在很难以理解。
2.数理逻辑。懂数理逻辑有两方面的必要,一是维在此书中大量使用逻辑符号,如果你不懂逻辑符号,那些乱七八糟的符号你看了岂非天书?二,你懂数理逻辑也对理解一些基本概念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