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 朝代都有诸侯国。
周朝制度,诸侯国有完全自主权,只需要像周王奉行进贡、助兵、朝贡等义务即可。
秦朝没有诸侯。
汉朝初年,诸侯权力很大,一度有自己的军队,独立行使治权。汉武帝时开始削弱诸侯权力,中央向诸侯国派遣国相管理国政,诸侯逐渐丧失了治权,只是享有封地的赋税。汉朝的诸侯国最像省,只是”省长“是相,而非王。
晋朝有所反复,随即爆发“八王之乱”,颠覆了晋朝。
所以以后的朝代分封的诸王遵循汉朝惯例,诸侯王只领赋税,不得插手封地的治权,可以有卫队,但是被严格限制。
唐中晚期形成了“藩镇割据”,习惯上也称“诸侯”,但是这时诸侯是节度使,即各地最高的军政长官不再服从中央号令,以节度使名义完全掌握了本地一切权力,传位给自己的子弟,形同古代的诸侯。
明朝时代的宗室子弟可以住在“藩地”,但是不能结交大臣,不能插手地方政务,甚至未经皇帝允许,不能离开“住所”,除了繁殖外不能做任何事情。
清朝亲王都属于“虚封”,就是连封地都没有,只是多了每年一两万两地俸禄而已。
不是,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先秦,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侯国虽然名义上服从周天子的领导,但实则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天子号令不了诸侯国,各诸侯国也互不隶属。实则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汉以后的诸侯国一般都是功臣或皇亲才能受封王。但这和先秦时期的不同,这一时期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的领导权。
诸侯国并不像现在的省,古代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才相当于现在的省。
不是每个朝代都有。
诸侯国有独立的财权和军队,比省要高一点,相当与美国的州,美国的州可以独立立法,比省的权力大
不是每个朝代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