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意义上的降息就是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就是使用利率手段。当然央行还可以通过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手段来实施货币政策。
降息与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没有必然的联系。央行降息的主要目的是阻止经济下滑,稳定就业,刺激投资与消费,促进社会总需求(AD)的增加。那么物价的最终走势就要看社会总供给的状况。
(1)如果整个社会的总供给曲线(AS)是垂直的,那么就会导致物价的快速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2)如果AS曲线是平行的,那么物价就不会有变化;
(3)如果AS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那么物价就会平稳向上,上涨的幅度取决于倾斜的程度。
1.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商业银行按原来的准备金强制性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等责任;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银行的主要业务超额准备金,导致信贷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央行的购买政策和销售,在金融市场,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政府债券的行为,是最发达的国家(和更准确的说,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和常用工具。在根据央行公开市场
差交易的证券,在公开市场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所谓的公开市场广泛地说,是指国家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以及政府债券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所以除了央行购买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和国库券,还出售地方债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信贷的目的。所谓的公开市场狭义是指买卖政府债券和国库券为主。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债券和国库券发行的大和广泛流通范围,央行只需购买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和国库券,可以达到调节信贷,货币供应量控制的目的。
当经济过热,央行卖出政府债券,以还钱,使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从而导致长期利率上升,促使投资者减少总需求,以达到压缩的目的。
当经济增长过于缓慢,政府投资下降的经济衰退,央行购买政府债券,货币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从而使总需求的扩张。
3.再贴现政策是最古老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都有。在许多国家,现代中央银行再贴现视为一个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控制信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无法获得到期贴现票据,转移到央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再贴现是买控股,出真金白银来扩大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是卖贴现再贴现,解决资金暂时短缺。再贴现整个过程中,销售票据,实际上转移资金的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过程。所谓再贴现政策是由央行制定的干预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及供给和市场需求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从而规范市场,货币供给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