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河北)。
后汉群雄并起时,他由郡人推举,带一小队地方武装,投入公孙瓒麾下。就在公孙瓒处遇见刘备,两人一见如故,从此结下深交。公孙瓒是个不能共图大事的人,他借口兄长去世,还乡去了。后来袁绍消灭公孙瓒,刘备又投入袁绍幕下,于是追随刘备,成为刘备的主骑。初战成名于公孙赞与袁绍的战役,当大将文丑追杀公孙赞时,赵云单人独骑杀败文丑,枪挑鞠义,保护公孙赞,并助其反败为胜。此后赵云除了在新野枪挑曹洪的头盔,便没有再杀敌的机会,直到长坂坡当阳道,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才真正一战威震天下。由于长寿,蜀后期的大仗他也没少掺和。
作为将领,赵云的统军能力往往被忽视了。赵云一生谨慎行事,不争名利不好勇斗狠,思谋细密,实是刘备手下最全面的一员大将。糜夫人跳井时,子龙推倒土墙以防盗尸;战桂阳时,早料定陈、鲍诈降,又将计就计扮作二人之兵赚取了桂阳城。事后,孔明曾问赵云为何不接受赵范的好意。云曰:“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刘备收川后欲将成都有名的田宅分赐诸官,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玄德大喜,从其言;街亭失守,赵云兵出箕谷,以分身之计退敌。战后查点,众将损失惨重,惟子龙一队毫发无伤(要不是诸葛亮小看了赵云的智谋没让他镇守街亭,这天下大势还真不好说)。
英勇战绩:
少年时便可战平当时的名将文丑。
飞骑冲阵,枪挑“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
三十余合击败张颌。
刘备兵困许都,若非赵云奋力杀敌玄德必不得脱。
徐庶新野初用兵,子龙十数合杀败曹军大将李典。
长坂坡的变态事迹就不多提了,曹操50多员上将被其斩杀,堪称杀人王``````
零陵一战,敌大将刑道荣可与张飞斗个数合,却被赵云一枪刺死。
汉水一战以少胜多,击退张合、徐晃,秒杀慕容烈、焦炳。
平定南夷之时,枪挑三大洞主之一的金环三结,生擒获之弟孟优。
武侯初伐中原,赵云以70高龄力斩西凉韩德及其子韩瑛、韩瑶、韩琼、韩琪,五员上将。
3.典韦
典韦,字令明。陈留己吾人(河南)。
曹操在衮州时招入。他死的早,出场率很低。那为什么能排到9人中的第三呢?这就得好好探究一下。
演义中述其勇力过人,能“逐虎过涧”,一对80斤重的铁戟运使如飞。一日,帐下大旗被风吹得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典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操曰:“此古之恶来也!”PS:恶来是商纣名臣,以勇力著称。
大战许褚,二人从早上斗到黄昏,未分胜负。
曹操大战吕布。操望西而走。忽又喊声大震,一彪军至: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拦住去路。众将死战,操当先冲阵。梆子响处,箭如骤雨射将来。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韦复飞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入去。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前有箭矢后有追兵,典韦奋勇当先替曹操开道。待五步之内才开始向追兵攻击且从容镇定每击必中,这是何等胆色!
城门开处,两员将引军出战:前军侯成,后军高顺。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韦赶到吊桥边,高顺亦拦挡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高顺能与夏侯敦战四五十合,是吕布手下军衔最高的大将(在张辽之上)。曹操进得城来方知中计,炮声一响伏兵四起,张辽、臧霸、郝萌、成性,一齐杀出。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典韦杀到吊桥,回头不见了曹操,翻身复杀入城来,门下撞着李典。典韦问:“主公何在?”典曰:“吾亦寻不见。”韦曰:“汝在城外催救军,我入寻主公。”李典去了。典韦杀入城中,寻觅不见;再杀出城壕边,撞着乐进。进曰:“主公何在?”韦曰:“我往复两遭;寻觅不见。”进曰:“同杀入去救主!”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寻觅多处终在东门找到了曹操。典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操随后亦出。
曹操出去找乐子,首先想到让典韦保护。张绣乃赵云师兄枪法非常好,可畏于典韦也不敢直接下手,派胡车儿盗取双戟。典韦失了兵器,战斗力大减。然其竟以人作兵,死守门寨。身中无数箭更兼枪伤,乃大叫数声而亡,血流满地。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
曹操设祭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皆感叹。回至许都,曹操思慕典韦,立祀祭之;封其子典满为中郎将,收养在府。
曹操行军至襄城,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亡魂。操亲自拈香哭拜,三军无不感叹。祭典韦毕,方祭其子其侄。
典韦的描写多为侧面,单挑战役不多。然对其描写十分细致,人皆叹服其勇,而《三国》的武力排名又以民间喜好为基础;还有一点,正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人们对他有许多惋惜与期许。故虽役少而名高也。
<<文鹭>>
根据野史记载,有一个叫马云 的姑娘,是赵云的一位夫人。据说她是马腾的女儿,当然也就是马超的妹子。这位姑娘自幼习武,一身武艺虽不敢称天下无敌,也可以算是女中无双。此外,她性格爽直,当然也有温柔的一面,而且她身材娇好,貌美如花,马家上下,把她宠得--小脾气还是有一点的。 有人说,马家哥哥几个整天就是紧盯着大门,看看哪个臭小子敢来讨打?!因此她到了二十二岁也没有找到夫婿,直到某一天,宿命的安排,让她见到了赵云.........据说她是在马家为马腾报仇的时候来到中原,并见到我们的主角的。两个人也许是一见锺情?总之,刘备主婚,孔明和法正为媒,赵云叁荼六礼,明媒正娶把马姑娘接过了门。
游戏中马姑娘改名叫文鹭姑娘,有时候十分调皮,故意使坏,让我们的子龙有时候很尴尬。不过,她也是十分纯真率直的。她偶尔不小心流露出来的温情,也给了困境中的赵云许多慰藉。
<<樊娟>>
"赵子龙罗曼史"中 唯一有史书记载的女性。有《叁国志》里裴松之的注引《云别传》为证。书中说,赵范归降,要把"有国色"的寡嫂樊氏许嫁赵云,赵云婉拒,理由是"相与同姓,汝嫂即吾嫂也,固不敢取",后来玄德、孔明觉得是件美事而"劝云娶之",赵云笑答赵范归降只是为情势所迫,并非真心,"天下女子不少",於是此事作罢。后来"范果逃去,云无纤芥"。
可以说赵范的联姻只不过是想用自己的嫂子来捞政治资本,并没有什麽诚意,而以赵云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谨慎的性格,这样的把戏自然是一眼即可看穿,为了刘氏基业,也为了自己不受连累,他当然会一口回绝。
游戏中的她名叫樊娟,与赵云、夏侯兰是青梅竹马的夥伴。是一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女孩,她能够理解和赞赏赵云的理想和情操,对赵云有着特殊的好感。后来易城被袁绍占领,赵云当时为之效力的主公公孙赞自焚,大夥儿都以为赵云也死在了大夥和战乱之中。於是,樊娟满腹辛酸地与夏侯兰一起永远离开赵庄,从此不知所终。当赵云再次意外遇见她和夏侯兰时,残酷的事实摆在了面前:她是夏侯兰的妻子,而夏侯兰是曹操手下的将士。夏侯兰奉命诱降赵云,甚至连蒙在鼓里的樊娟也不得不带上。叁个人见面的时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还有许许多多人生的无奈,在这里终将作出了断
赵云的详细资料!
历史中的赵云的武力比演义里有过而无不及!!
提到赵云赵子龙,大概人人都记得这位白马银枪的少年名将。血战长坂,一身是胆的形象千古长存。但是依据史书,有些朋友认为赵云其实只是蜀汉一名普通的高级军官。因为蜀国历史上实际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赵云的官职一直不如关张马黄,封号也加之较晚,故有人认为赵云并非如演义中那样重要,而是三国民间传说锻造的英雄。而对赵云记录比较详尽的《云别传》则怀疑记载不够客观。
尽管从《三国志》对于当时官职的记录看,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但萨以为其失之片面,如果在蜀汉历史的各个阶段设一面镜子,就会发现它处处折射出赵云在蜀汉阵营中不同凡响的地位。且不说汉水拒营,长坂雄风。从诸葛亮出祁山,就可以看到他在当时世人眼中的地位。
蜀国北伐,一直是魏国忧心忡忡的事情,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局面和诺曼底登陆极其相似,而两个统帅部的战术也颇为一致,就是利用疑兵。盟军在加来派出了巴顿,这位血胆将军的出现,顿时吸引了德军的防御主力,甚至盟军攻占诺曼底,希特勒还拒绝调装甲师增援,要留着对付虚无的“巴顿集团军群”。为什么用巴顿?因为他是盟军中最令德军闻风丧胆的人物。在诸葛亮的麾下,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赵云,他向箕谷的行军顿时吸引了魏军的主力,为诸葛亮夺取陇右创造了战略的真空。为什么不用魏延?显然诸葛亮认为他的资格和威慑还不够。在曹军中,最为畏惧的蜀国将领,只有赵云!从实战的效果看,赵云所起到的作用,完全不亚于巴顿。而临危不惧,从容退兵,更表现出了百战名将实非浪得虚名。诸葛用人,可谓得宜。
盟军中没有第二个巴顿,蜀军中,也没有第二个赵云。
赵云其人,无论从史册还是从民间流传看,皆文武双全,然每每苦战时子龙向前,升官时赵云不见,甚至无端被贬值(街亭之战后)以蜀汉对人才的重视,形成奇特的一幕。从白帝托孤的看重,从资历和人脉,都可看出他和刘备,孔明存在的不寻常的关系。他完全具备升官的条件,而以诸葛亮,刘备的才智,也并没有视而不见 -- 事实上他就是在刘备麾下从普通武将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然而他却屡屡不得升迁,翊军将军的位置一坐多年,以至有人以此认为其在蜀汉地位低下。其实不然,某以为,从政治角度,他和诸葛亮的官职都曾经长期“凝固”,更象蜀汉统治核心的一种策略性安排。政策上,这是抚慰新进势力的一张好牌。
职务,爵位,往往用于笼络离心势力,却不需要下于最核心的集团,比如国民党时代,最令朝野震怖的人物,莫过于军统戴笠,此人掌控的策反伪军,特务武装,军统力量不下百万,尤其后两部分的调度,效率超过任何一个国民党军队势力,他死的时候,却只是一个少将,还是1945年才发表。蒋介石终生称其为戴科长。倒是冯玉祥,何成浚这样的杂牌子早早就扛上了上将军衔。问题是,谁更代表了国民党的统治核心呢?朝鲜停战谈判,坐在美国代表对面的是扛着大将军衔的朝鲜将军南日,而真正的主角呢?是他背后那个只有上将军衔的李克农。赵云对官职的宠辱不惊,其实也隐现了他在蜀汉政权中的真实地位。诸葛亮也是长期担任军师将军没有提升。职务,并没有影响他们在蜀国统治核心中发挥作用 -- 就象失街亭后,自贬三级的诸葛亮地位并不低于车骑将军的刘琰一样。
赵云,不是一位单纯的武将。他留下的文字不多,从谏刘备东征的表章看,他的政治思想更专注于汉王朝的复兴,而不在对刘备一家一人的忠诚,仅此一点,就已经使他在蜀国群臣中显得卓尔不凡。抛开带有私人交往背景的庞统和马良,赵云似乎才是诸葛亮在复兴汉室理想上真正的战友,确切的说,赵云并不是诸葛亮完全的部下,而是带有平等性质的Partner.他们在政治上的默契令人击节称叹。赵云所做,总是得罪人的工作,比如平定成都后不受田宅,类似霍去病的宣言,对“皇叔入川,荆楚人贵”起到了有力的收敛作用。他没有升官,谁曾经跟随刘备从汝南而当阳,从赤壁而两川?自然有很多人就没理由嫌自己的纱帽小。子龙的官职上的牺牲,得利的是蜀汉政权整体。当时的子龙何人可比?大树将军冯异!! 自己查的 望采纳
一生平平无奇
辛未(公元191年):初平二年。 赵云之旅--点击看大图
赵云为本郡所举,率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1],公孙瓒喜云来附,却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归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之征讨。刘备时亦依托于公孙瓒,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遣刘备为田楷拒袁绍,赵云随之前往,为刘备主骑兵[2]。后以兄丧,辞瓒归乡。 庚辰(公元200年):建安五年。 赵云见刘备于邺。 壬午(公元202年):建安七年。 赵云与夏侯惇等战于博望,生擒并推荐夏侯兰。 戊子(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赵云于长阪身抱刘禅、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3]。迁牙门将军。赤壁战后,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原太守赵范。赵范有一寡嫂樊氏,国色,范欲以之配赵云,赵云辞之。 辛卯(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 刘备入益州,赵云领留营司马。后与张飞勒兵截江留后主。 壬辰(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癸巳(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 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率军入川支援刘备。在攻克白帝、江州后,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平定江阳、犍为等郡县[4]。 甲午(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 赵云与刘备、诸葛亮于成都会合,合围成都。益州既定,拜翊军将军。时议欲以成都中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驳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即从之。 己亥(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赵云于汉水大破曹操兵。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中号为虎威将军。 辛丑(公元221年):章武元年。 刘备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刘备不听,遂东征,留赵云督江州。 壬寅(公元222年):章武二年。 刘备失利于秭归,赵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央视三国里的赵云(14张) 癸卯(公元223年):建兴元年。 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丁未(公元227年):建兴五年。 赵云随诸葛亮驻汉中。 戊申(公元228年):建兴六年。 赵云与邓芝率疑军据箕谷,以诱魏军,为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争取时间。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赵云。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5]。 己酉(公元229年):建兴七年。 赵云病卒。 辛巳(公元261年):景耀四年。 谥曰顺平侯。 注: [1]:《真定县志》:常山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刚毅任使,尤擅骑射,郡人景仰 [2]:《资治通鉴》: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3]:《资治通鉴》: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 [4]:《华阳国志》: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 [5]:《资治通鉴》: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赵云与曹操孙女有一腿;
后主登宝座后,本想任命赵云为相父,奈何孔明权势已坐大,不成行;
赵云是个女的
去看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