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问题

2024-12-04 11:25:5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住宅核心筒与商用核心筒

核心筒的作用:核心筒结构是高层建筑不断向高空发展的最基本体系.
核心筒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均匀对称布置.
大体分为三个空间: 电梯,服务空间,设备空间.,楼梯间
有几种类型:中心筒,单侧筒,双侧筒,.中长筒,外筒,中偏筒.
楼梯位置与电梯的关系组合:
1. 楼梯在电梯对面 2.楼梯环绕电梯井3.楼梯在电梯背面或者侧面.
4.楼梯的休息平台与电梯厅相结合.
基本功能元素元素包含:
(住宅) 楼梯,前室,电梯,电梯厅,消防电梯,风井,电井,水井,机房
(商用)楼梯,前室,电梯,电梯厅,消防电梯,公共卫生间,风井,电井,空调管道井,排烟井,机房
具有人流量大和用途广的特点。所以商用建筑的核心筒功能设置较为复杂。
消防电梯必须从
一 基本元素比对:
1.电梯
通常情况下,同等建筑面积的住宅和商业,商业电梯数量多于住宅.且高层都需设置消防电梯. 且12层以上的住宅楼每栋设置2部以上电梯. 住宅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电梯工作有噪音影响休息.
2.电梯厅
共同点: 跟公摊有关,前期确定户型时会考虑,测绘报告中直接反映
布置尺寸规格,电梯厅宽度≥桥厢进深.电梯厅的面积和电梯的数量、布置方式有直接关系。
3.前室
前室.也有些住宅可以设为走道与前室结合,一般住宅交通核面积比较商用交通核面积.较小.多为考虑户型面积及住宅采光等等.
(居住建筑的前室面积大于4.5平方米;商用建筑的前室面积大于6平方米。)
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面积为,居住建筑合用前室面积大于6平方米,商用建筑合用前室面积大于10平方米。
4.楼梯
高层建筑应设置防烟楼梯.
一个防火分区不少于两部防烟楼梯.
5.管井
高层建筑中常见管井,应尽量往外开以便在走道上检修设备.节约空间
消防管井高层要单独做,靠近消火栓,用防火门,供给消防栓喷淋

风井
共同点:楼梯间风井,楼梯前室风井,消防电梯前室风井,超过规定长度的走道风井.当楼梯前室设风井困难时,可以加大楼梯间的风井风量来保证楼梯前室的加压.
建筑体积较大、密封性高的都应该设通风井.
有两种形式,自然通风的风井可以兼做进风井与排风井的,还有一种是机械辅助通风的,一个进风井一个排风井,进风井安装进气扇,排风井安装排气扇,这种形式应该是属于有组织气流。
正压送风:设置于高层建筑内疏散用的防烟楼梯间内。因为发生火灾时人员主要通过楼梯间往下逃生,一方面排烟风机在发生火灾区域排烟,同时各个楼层的送风口往建筑内部输送进新鲜的空气,使得楼梯间暂时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
空调管道井 只有商用设置
电井 住宅商用皆设有电井,
注意与各类用水房间需做可靠措施的隔离,否则容易导致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设计方法就是紧邻电梯井道,利用筒体宽度的富余空间.
电井建筑设计上应考虑适当预留空间以适应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应考虑检修方便。
水管井里各种水管:消防水管,雨水管,高位水箱上水,给水管,排污管,冷冻供水,冷冻回水,凝结水,冷却回水,冷却供水、热水管道、热循环管道等。
当然这些管道也不尽全有,一般只有根据建筑的实际要求设计,这些管道相对来说都不小,但管井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考虑合并或优化组合设计,一般应分隔为两个以上相对较小的管井,既有利于检修方便,也与核心筒结构墙体的较小空间分隔布局相吻合。
机房
机房有很多种:水泵机房 配电间 进风机房 配电机房 新风机房 空调机房 电脑机房 送风机房 电梯机房
地下室的机房配置较为复杂,商用建筑标准层的机房一般设电脑机房,配电机房
住宅的标准层一般没有机房.顶层设风机房.
7.卫生间 商用建筑的每层公共空间设置
残疾人的卫生间门要向外开.
从结构分析:
筒体结构是空间整截面工作结构
具有造型美观、使用灵活、受力合理及侧向刚度强等优点
按结构类型分:
框架体系核心筒
剪力墙体系核心筒
框架剪力墙体系核心筒
筒体结构核心筒
筒体结构主要分为两种:
1.筒中筒结构。由外部的框筒与内部的核心筒组成的高层建筑,具有很大的抗侧力刚度和承载力.外框筒易做成密柱深梁,且外框筒的柱距要具体问题具体调整.
2.框筒结构.具有很强的抗侧移抗扭刚度,可增大内部空间的灵活使用
1.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形状可以随意(筒中筒结构平面形状局限),可以不设角柱.
2.框架承受的剪力较小(倾覆力矩也小),必须调整增大到规程要求
3.钢筋混凝土实腹筒是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和延性都要求很高,对高宽比、内力、配筋构造有许多要求。

回答2:

在结构这个范畴里,凡是按构造设置的都是不参与结构计算的。例如按抗震构造设置的加密箍、暗柱、连梁等的最小配筋率等等都是属于概念设计;又如砌体结构的构造柱、圈梁等都是不参与结构计算的。具体的问题你还可以与设计人沟通,一般也是在规范规定下进行的,有许多是不给执行规范者讲道理的,只要求执行人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