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
细雨飘零的春天,漫步在八百里,有鲜花盛开,雨点犹在花骨朵上挂下,平添了些许的无奈;绿树掩眼,巧燕低飞,迷离着探索的目光。有一些树叶被雨丝浸过,被细风吹过,化作绿叶蝶垂下,凋落在地上——一切仿佛欲述说般。从喧嚣的浮尘,烦躁的迷雾中出发,一下子冷不丁地便坠入了此山此水中,远方山色青黛,脚边溪水淙淙,怀疑自己进入了另一方飘渺的天地。
八百里,八百岁彭祖的故里。是来寻找那位传说中的仙者?又或是无意中便融在了老人的故乡我们的愁绪里。此心和那山那水那情那景合为了一体。
“药街”的牌坊立在前方,古朴的字体,青色的面石,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悠悠。长长的老街犹如历史长河的纽带,把人牵往明清,牵往唐宋,牵往遥远的殷商。褐色的老房子鳞次栉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铺排得就像是五线谱上的一串串琴弦。这些老房子的主人也许几易多少代,而它们却还在经历着风雨,经历着霜雪;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替便由它们见证;也许它们是大户人家的基院,也许它们只是寻常百姓的栖身之所,但不管贫者富者,荣者衰者,都已化风,皆已成烟,惟留这些木质的建筑依旧迎接着朝起夕落。
青色的苔已经覆上了黝黑色的瓦片,爬上了洁白的墙壁,墙柱上的生漆已经剥落,仿佛一个个老人皮肤上的斑点。木门。木墙。裂开着一道道细密的缝隙——岁月的印记是老者的皱纹,八百岁的彭祖不是照样老去,随风而逝,唯留寻找的今人!
说成街,说成巷。都可以。走进长长的石板巷,便走进了长长的往事,走进了殷商唐宋元明清的历史长廊。空空落落的老街,总感觉前人留下着什么。皮鞋敲打着石板,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仿佛是在轻轻叩击历史的脉门。马头墙、美人靠,这些简单的词汇却是楼阁最美丽的元素。高翘的檐角,层叠的屋檐,给人以流畅、纤巧、优美、飞动之感。青青石板,悠悠古街,朴素凝重中散发着清远醇厚的气息。
“吱呀”一声推开木门。屋子里黑漆漆的,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有几点金色的阳光从格子的窗棂间钻入,也作着不速之客般迅速滚落在地上,散落于边边角角。精美的木雕,或空镂或实雕,花卉鸟兽、风情人物等出神入化,那一角角的牛腿也是完美的艺术。也许它们曾是工匠的得意之作,未知是谁正惬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又未知是哪位爷正悠闲地站在深深庭院中,嘴上吸着水烟,水烟壶咕噜噜直响,然后吐出一串长长的、团团氤氲的烟圈。过了天井,过了前厅,便是正堂,正堂上摆了两张椅子,中间是一张茶几,清茶仿佛还在冒着腾腾的热气。
春水微澜,一汪碧清的水映于眼前。江南水乡建筑一般依水而建,水的江南,水做的女子,所以江南人常给人一种独特的幽雅韵味。夜晚,则枕着河流而眠,逍遥入梦。看雨点,吹弹破水的肌层,散开一个个碧色的晕……
此情绝美,谁与匹敌?
“咿呀”的戏声传来。坐在木凳上,且听一番那柔软的越剧腔调吧。耳孔已被疯狂的摇滚,萎靡的流行曲磨出了茧子,在如此恍若隔世的地方听听越曲该是一种心灵上的真正的享受。百年越剧,百年戏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都是丝丝缕缕、经经纬纬的历史和现实的剪影;悲欢离合、兴衰更替都不过是一场场远逝的戏。一时被感染了,心底也霓裳起舞、慷慨激昂起来。
出得庭来,复踏上青石板,“咯噔咯噔”敲响着古老。屋檐的雨水滴下,汇成细流,流进石板的缝隙中便不见了,昨日复前日,百年复千年一样如水流般汇进尘封的往事中。也许这里遍地铺就着陈年往事,信步一走,便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一踩,触动的就是一个朝代。千年的雨水如昔,轻雾缭绕,在断壁残垣上留下痕迹。
窄巷深弄,移步换景,粉墙青瓦的“百花楼”出现在眼前。据说这里曾经有一位叫做“秋香”的姑娘,便忙不迭兴冲冲地跨过青色台门,绕过天井,轻轻推开秋香闺房的门。本以为会有佳人慌不迭地躲藏掩饰,却不料仅是一座空房。丽人何处?猛惊觉自己处身在今生今世,不禁有些怅然若失。看看姑娘的闺房也好,不枉来此一趟,慕名又何须必相逢。锦衣罗帐彩被,似乎还在袅袅着香气。梳妆架上明镜台,照见有些失魂落魄的我。多少个晨起之日,多少个晚寝之夜,女子粉面桃花、青丝如雾留于此镜。“昨日之日不可留,往者已矣”,人去物存,空遗几许唏嘘。
一侧的木楼梯曲折而上,木质楼板“嘎吱嘎吱”作响。楼上又是谁在凭栏远眺,桃花扇犹遮半面?
出得“药街”,是一方开阔的地带,前方是片呈喇叭状向外延伸的青山湖水域。可以乘一舟船,在艄公的号子中,在竹篙点击水面中向外驶去。这里就是历史与今世的交合之处吧,也许这里该有一个名字“桃花港”,进得港,如隔世。绵雨濡湿发梢,“若夫霪雨霏霏。薄暮冥冥。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的诗句自然冒出。湖面上的风吹来,带着点潮湿的味道,目光眺望黛山绿水,宠辱皆忘。站到湖边,风更劲,而心底早已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