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头发的故事》究竟想表达什么?

2024-11-07 20:35: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头发的故事》表达了作者鲁迅对中国普通民众的深深同情和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统治者或革命者的愤激。

该小说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双十节”为线索,以N先生独白的方式,围绕着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组织故事。

N先生是个受过新思想洗礼的进步知识分子,由于封建习惯势力强大,由于辛亥革命的软弱和不彻底,他在社会上不断碰壁,于是满腹牢骚。

他以自己剪辫子、装假辫子、取下辫子的遭遇为例,谴责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腐朽,批判国民的愚昧和麻木,揭示辛亥革命只“革”掉一条辫子的悲哀。面对令人痛心和愤慨的社会现实,他竟然想到了躲避。因此他深感中国的守旧和顽固,呼吁革新,而剪除发辫至少是变革的一种形式。

扩展资料

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使用了戏剧化的叙述方式和审美距离原理。既然小说用了作者自己的经验,N先生便是一个替代作者的角色,但作者与其替代者保持了相当的距离,距离的获得是由于用了戏剧化的叙述。不会将作者与N先生混淆。

同时,作者将N先生的叙述置于一个故事的倾听者“我”的叙述的更大的框架中,N先生便成了被塑造的生动的人物形象,脾气乖张,无谓生气,不通世故。并让他躬行他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如用手杖拼命的打了几回),来增大距离,这是一篇将反语、戏剧化叙述与审美距离成功结合的技巧复杂的小说。 

从结构形式上来看,《头发的故事》是推陈出新的,全文两千余字,但叙述类的语句却不超过三百字,其余大部分都是主人公N先生的独白。小说通篇没有完整、紧凑、集中的情节,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但这种特殊的结构却形成了独特的视角与观点,使文章对主旨的表达更具表现力,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与不彻底性,它革掉的仅仅是一条辫子,真正需要扫除的封建顽固势力仍然盘踞在普通民众的心中,并借此抒发了作者的悲愤忧郁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头发的故事》

回答2:

通过头发问题所引起的反复曲折的风波,表达了作者鲁迅对中国普通民众的深深同情和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统治者或革命者的愤激。小说通过人物独白叙事抒情,生动有感染力。

小说以“双十节”为线索,以N先生独白的方式,围绕着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组织故事。

同时,作者将N先生的叙述置于一个故事的倾听者“我”的叙述的更大的框架中,N先生便成了被塑造的生动的人物形象,脾气乖张,无谓生气,不通世故。

并让他躬行他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如用手杖拼命的打了几回),来增大距离,这是一篇将反语、戏剧化叙述与审美距离成功结合的技巧复杂的小说。

扩展资料:

《头发的故事》记述了小说主人公N先生由头发的故事引发的体验和感想。清初,扬州和嘉定人因不愿意拖起辫子,就有了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和“嘉定屠城”。

到了清末,没有辫子就成了“反叛”了。N先生从国外回来的时候被人骂作“冒失鬼”和“假洋鬼子”,女子剪掉头发就考不进学校。直到辛亥革命以后,人们才有了劈辫子的自由。于是,由头发的故事说到了辛亥革命。

烈士的鲜血白流了,烈士已被遗忘了。 面对着浓重的黑暗,面对着被统治阶级愚弄而麻木的人们,面对着烈士平塌的坟墓,作者借N先生的嘴发出了愤怒的呐喊: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就这样,小说围绕着头发问题所经历的斗争,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及“五四”前后的复辟倒退逆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头发的故事

回答3:

《头发的故事》表达了作者鲁迅对中国普通民众的深深同情和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统治者或革命者的愤激。

小说以“双十节”为线索,以N先生独白的方式,围绕着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组织故事。

N先生是个受过新思想洗礼的进步知识分子,由于封建习惯势力强大,由于辛亥革命的软弱和不彻底,他在社会上不断碰壁,于是满腹牢骚。

他以自己剪辫子、装假辫子、取下辫子的遭遇为例,谴责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腐朽,批判国民的愚昧和麻木,揭示辛亥革命只“革”掉一条辫子的悲哀。

面对令人痛心和愤慨的社会现实,他竟然想到了躲避。因此他深感中国的守旧和顽固,呼吁革新,而剪除发辫至少是变革的一种形式。

扩展资料:

这篇小说的特点,首先在角度的选择。作者选择了一条辫子的遭遇来“舒愤懑”,一条辫子与一场终于结束了2000年帝制的革命,轻重相差得太远,然而这辫子却不单由满人种在头上,也植根在民族的痼疾里。

所以辫子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就紧密相连了,这就便于表达作者极为复杂的感受,对辛亥革命的欣喜和失望,对民族病根的忧虑与愤慨,在简洁与单纯的结构中寄寓着博大与丰富。

其次是反语的运用。全篇是围绕“我最得意的是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后,我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为中心展开的。

一场流血革命的结果,竟然只是可以光着头皮在街上走,一条辫子,何其轻微,千万高贵的头颅又何其沉重,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因此小说的整体结构是建立在反语之上,这就构成了蕴蓄全篇的反语概念。

所以,我们看到N先生得意的笑容,却分明感受到他的辛酸苦痛;听到的是N先生对辛亥革命的赞美,感受到的却是他深重的失望。小说末尾,我们读到的是激愤的言辞,而感受到的却是一颗对我们民族满贮热爱的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头发的故事

回答4:

  1、《头发的故事》围绕着女子剪发、男人剪辫子的头发问题组织故事,通过头发问题所引起的反复曲折的风波。
  2、故事写的是在国民政府的国庆双十节当天,“我”和朋友“N先生”谈讨、回想关于头发在中国,由辫子到短发的历程。主要表达了对剪了短发,就是革命成功的讽刺之情,同时也告诉人,真正值得纪今的是那些解放国人思想而献出了生命和热血的革命志。

回答5:

故事写的是在国民政府的国庆双十节当天,“我”和朋友“N先生”谈讨、回想关于头发在中国,由辫子到短发的历程。主要表达了对剪了短发,就是革命成功的讽刺之情,同时也告诉人,真正值得纪今的是那些解放国人思想而献出了生命和热血的革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