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学习于教育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在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学习。
“寓学习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平台,既可以使历史教学活动冲破时、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地表现教学内容,又可以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教学,就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是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要面对的新问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更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 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和培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正如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例如在探究学习“社会主义新时期”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邓小平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所做的伟大贡献,笔者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几个问题:1)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3)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哪个地方?这样学生的思绪很快飞回到20多年前,仿佛看到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对这节课形成自己的看法。
2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师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正是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地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如何学习。例如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一节,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搜集有关全面建设时期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搜集到图片、书籍、民间故事等资料,笔者协助他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进行上展示,不仅形成资源共享,更主要的是通过学生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对全面建设时期的认识。学生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
3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准确、完整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地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而历史教学很大程度上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无味的。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动、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去学习。如在学习“大战前夜的较量”一节时,学生对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及民主党派的情况、重庆谈判的情况和内战开始的情况往往因了解的知识所限,难以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幅动态地图,通过图片配以解说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重庆谈判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仅较清楚了解事件的经过和战争进程,理解中共的意图和做法,更掀起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技巧,更是一种道。寓教于学,就是让学生没有感觉到教育的任何束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教育的真谛,也领会了教育所付托的寓意。记得一位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采取了另外一种策略,迂回目标转移法。他为了让学生完成一堆石头到另一个地方的搬运,没有强迫学生来完成,只是让学生朝着那边的一棵树砸,看谁砸中目标的次数多,在这种比赛的感召下,学生的热情很高,不一会就获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这样的游戏没有过多的学习功利,只是调整了一下工作的思路,整个学习效果和工作实效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就是“寓教于学”的较好案例。
有时候生活中过分强调了教育的功能,而忽略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我们能够用一种教育的灵性来感召万物生灵,那么教育的至高境界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寓教于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充分张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拥有了教育的最高追求,但是并不是忽略老师的教,而是让老师对学生的引领实现了较好的转移。我们常常觉得有时候当我们对学生以教的高度对学生严格要求之时,学生较多地有种反叛意识,甚至不能配合老师的教学。当有一种教育是油然而生的引领,学生就会跟随着指挥棒而前行,并不觉得有种被学习的感觉。
当然我们渴望有这种境界,与现实的被学习是有段距离的。可是我们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这份能动性获得了支撑,达到了那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高度,我想一切都会实现教育的一种“踏雪无痕”的侠客氛围。这里也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我们要善于营造学习的情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变换为一种自觉行为。
寓学习于教育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在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