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宜兴我的家 征文 急急急!!!

2024-11-15 12:30: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茶的绿洲、竹的海洋、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自幼我便生活在宜兴和桥,生活在那婉转动听的吴侬软语之中,自然而然,宜兴也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近年来,科技突飞猛进,而宜兴也随之改天换面,我无法忘却那老街。老街,往往是城市中知名度最高、人气最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老街,它有着独特的魅力,满载沧桑和沉浮。在它身上,有讲不尽的故事,而人们与老街千丝万缕的联系,便造成了浓浓的“老街情结”。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渐渐取代那又老又旧的房子。现如今的街道既古朴又新颖,既秀雅又繁荣,不再仅是商贸区,而变成了集商贸、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街区,给人们来无限的益处及方便。不仅如此,原来许多老字号也都脱胎换骨,又向人们推出“套餐”、“外卖”等经营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又便捷了不少。
水在城中,城在水中,这正是江南城镇的特色,而宜兴也不例外“一河清水,半城垂柳”,宜兴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谓是“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剧增,而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而这种趋势就是人们所说的城市化。
路人皆知城市化大只包含了以下特征:一、工业及服务业高速发展,蒸蒸日上;二、农村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全社会对城市文化表示认同;三、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的确,宜兴正在由一个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变化为一个繁华的城市。
新景象,新风尚;新世界,新宜兴。作为新一代接班人,我们应该凭双手建设更美的宜兴!

建设芳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抗日战争伊始,在芳桥居住的人民才不过五、六千人呢!可是现在,芳桥人民有好几万人。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呀!在这期间,在宜兴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励志学画的徐悲鸿;伟大的科学家周培源;还有杰出的画家尹瘦石。
宜兴是闻名中外的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宜兴人制做的陶瓷格外细致、精美。要是仿照一个古代瓷器做的话,拿去一比,可能就不相上下了。在宜兴南部一个叫阳羡的地方盛产茶叶。在龙井啊、铁观音啊各种茶叶。一眼望去,如同一条条翠绿的绸缎。一片片竹林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片青翠欲滴、蓬气勃勃、辽阔无垠的大海。
宜兴的变化真是大啊!你看,一座座楼房、工厂拔地而起。马路变得宽了,变得长了;房屋变得高了,变得大了,变得舒适了。汽车越来越多了。
宜兴有陶都、教授之之乡的美称。宜兴人制作的紫砂壶十分有名,陶瓷做的异常精致,所以被称为陶都。至于“教授之乡”的美称嘛,是因为宜兴出名的教授有一百零八位。宜兴是我国各省中教授最多的一个城市。所以称宜兴为“教授之乡”。
宜兴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小河清澈见底,大山连绵起伏。清早起床,聆听鸟儿的欢叫,望着连绵起伏的大山,清澈见底的河水,这会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每当看到这一生机勃勃的画面,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美好的景象不正可以用这诗句来形容吗?
是啊,有了山水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我要写一首诗歌送给宜兴:啊,宜兴,你是我们的母亲,你是我们的栖息之地,我们生活离不开您。啊,宜兴,你是伟大的母亲,你将一切给予了我们,我们真诚地感谢您!
为了宜兴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环保小公民。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擅自采摘花草。看到这种现象,我们绝对不能袖手旁观,要尽早竭止。我们来定制一个“环保小公约”吧。“环保小公约”要求:1不随地吐痰2垃圾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易易燃物品)3购物不用塑料袋4不砍伐树木5爱护花草。
宜兴真是个好地方,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遵守“环保小公约”把宜兴建设得更加美丽。我们要记住周处、徐悲鸿、尹瘦石、周培源这些名人。是他们开创了我们幸福、美好的家园——宜兴。

宜兴,是我的家,是我最爱的地方。我爱它不只是因为她是陶的古都,竹的海洋,更是因为她优越的地理环境、洞天世界,因为她的暖暖人情,和让人羡慕的名人“出产地”。

宜兴,地处江苏省南端,沪宁杭的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南面面临浙江长兴,西南面临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连接金坛,北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间。西汣,团汣,东汣相伴市区两侧,总面积达2038.7平方千米。宜兴是江苏省毛竹和茶叶的主产区。野生动物有野鸭、黄雀、黄鹂、狼、野猪等上百种,还有银鱼、鲫鱼和蚌等几十种水产。据老一辈人说,在以前,数量不多,但江苏省政府的治理环境命令下达后,野生动物就越来越多了,要感谢政府。新环境新政策是党给我们的,幸福也是党给我们的。“荆溪步步皆胜地,阳羡处处有风光”宜兴也是处处有洞天。有善卷洞、张公洞、灵古洞。我最喜欢的是灵谷洞。灵古洞洞身幽邃,景物奇妙,颜色丰富,游人竞相赞美。因而远近闻名,被誉为灵谷天府或仙府神宫。

宜兴人民素以勤劳、智慧而著称。耕读传家,崇学尚礼,是宜兴的传统美德。上下数千年,他们或以武略安邦、或以德才治国、或以文学垂范,在宜兴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宜兴的地灵人杰。从古至今,宜兴名人辈出,数不胜数。宜兴古有宰相多位,如: 蒋伸、周延儒、蒋芾等。 翻开历史新的一页,当代宜兴,更是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教授之乡”的美誉蜚声海内外。宜兴籍的莘莘学子遍及五湖四海,出现了“兄妹父子皆教授”、“一门七博士”的鼎盛的文化现象,而18名两院院士同一故乡,更成为海内外的美谈。宜兴教授及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有8000余人,他们为中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画家徐悲鸿、文学博士沙灵娜、中共党员许墨林、地下党员潘汉年、金属材料专家陈国良,中国物理学家周培源、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主任黄瑞松、高分子物理学家程镕时等等。

宜兴不仅环境优美,人文荟萃。 改革开放以来,宜兴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茅草屋变成了高楼大厦,露天学校变成了现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市民出行也从步行换到自行车,从自行车换到摩托车,如今又换了小汽车。短短几十年,变化如此之快,我们作为宜兴人感到骄傲、自豪,无比幸福。

宜兴,生我养我的地方,抚育了我13年的地方,可能她的新变化比不上其他大城市,但是这儿的人并不气馁,奋起直追,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宜兴会变得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