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定的协议名称是

2024-12-01 11:24: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定的协议名称是《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该会谈纪要列入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中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扩展资料

1945年8月,出于已取得战略主动权,蒋介石接受了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的提议,三次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飞至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展开和谈。

会议召开前,两党公开表示在谈判期间实行停火,但实际上为取得更多的谈判筹码,两党军队对战略要地的占领与反占领,在谈判期间从未中断。

谈判期间,共产党坚持抗日根据地拥有独立主权,但同意交出分布在海南、湖北、浙江、河南一带共13个根据地,由国民党接收,并为两党间意识形态的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构想,淡化两党的意识形态对立。

国民党则坚持,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即为共产党所占有的延安革命根据地保持不变外,其他地区一律收回,并要求将人民解放军纳入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统一指挥。共产党拒绝把军队交给只有国民党控制的政府,只表示会对军队减员,并要求在建立真正民主的政府后才交出军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十协定




回答2:

  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旨在结束国共分裂局面,建立民主政权而发表的会谈纪要,全称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签定于1945年10月10日。

  背景

  抗日战争结束后,威胁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因素开始减少,抗战中出于共同目标而隐藏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开始浮现。在东北、华北及中原部分地区,国共两党的军队竞相展开城市管辖权与战略物资的接收。同时,苏联把在东北地区缴获的原日军轻兵器及部分战略物资,转移给由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国民党则从美国方面取得了军事援助,由美国海空军负责运送国民革命军前往华北、东北地区,两党在部分地区对政权的控制展开了零星的冲突。

  1945年8月,出于已取得战略主动权,蒋介石接受了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的提议,三次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胥陪同下从延安飞至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展开和谈。

  协议内容

  会议召开前,两党公开表示在谈判期间实行停火,但实际上为取得更多的谈判筹码,两党军队对战略要地的占领与反占领,在谈判期间从未中断。

  谈判期间,共产党坚持抗日根据地拥有独立主权,但同意交出分布在海南、湖北、浙江、河南一带共13个根据地,由国民党接收,并为两党间意识形态的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构想,淡化两党的意识形态对立。国民党则坚持,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即为共产党所占有的延安革命根据地保持不变外,其他地区一律收回,并要求将人民解放军纳入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统一指挥。共产党拒绝把军队交给只有国民党控制的政府,只表示会对军队减员,并要求在建立真正民主的政府后才交出军队。

  内容主要:

  • 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 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 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新宪法。

  • 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领导地位。

  这样一来,两党实质上并没有解决两党之间的核心矛盾,未能改变分裂局面。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不久,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第三次国共内战即宣告爆发。

回答3:

即《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
签订。纪要共分12条,记载了双方在各项问题上的原则性意见。
在这个纪要中,国民党表面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
主、团结、统一的方针和避免内战、合作建国的主张,承认了各
党派平等合法的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权利;同意迅速结束国民党的
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在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等根本
问题上,国民党拒绝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
政府的合法地位”和“应公开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原则,企
图在“统一军令”、“统一政令”的借口下,根本取消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以致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达
成协议。《双十协定》公布后不久,国民党即撕毁协定,向解放
区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进攻。

回答4:

一楼引用的是百度百科的内容,对协议名称有些模糊。我感觉另一篇文章更为详尽地呈现了协议的名称,文章题目是“签订《双十协定》”。 http://book.sina.com.cn;2006年10月17日16:51新浪读书(连载:我所亲历的三次国共谈判;作者:余湛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全文如下:
局势虽然诡谲多变,但谈判还是达成了协议。10月10是辛亥革命三十四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下午,国共双方在桂园签订了《双十协定》(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难忘的1945年10月10日下午,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不仅亲身参加谈判的代表感到协议得来不易,满怀喜悦,就是办理事务的人员,知道谈判内幕的我们,也是喜气洋洋,十分高兴。从一清早,大家就忙开了,把小小的客厅和衣帽架收拾整齐,茶水香烟准备好,在会客室南墙“天下为公”的横幅下横摆着一张条桌,覆以桌布,摆上签字用的笔墨。会场简朴、肃穆、庄严。但没有邀请记者和任何人参加,所以具体情形当时报上并没报道。
下午四时许,一切准备就绪,双方代表先后到场,互相致意,并审阅了事先誊写好的《双十协定》全文,表示同意,就按名次先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他们虽然没有说话,但从脸上表情看,显得既严肃又高兴。全体代表中,只有张群因公外出,不在重庆,他的名字是事后补签的。协议的全文于同月12日在报上公布。
签字完成后,邵力子先生向双方代表建议:“这次商谈,所以能够获得初步成功,达成协议,多有赖于毛润之先生的不辞劳苦奔波,应请他下楼相见。”大家欣然同意,于是毛泽东主席下来和大家逐一握手,互致祝贺。
应该说,协议的达成,是中共方面识大体、顾大局,大大让步的结果。例如中共在商谈中和协议上始终表示接受蒋介石的领导和实行三民主义;在部队数字方面中共愿意由四十八个师减为二十个师;在解放区问题上中共愿意以后继续协商。这些让步,有利于说服国民党中的右派同意协定的签订。
张治中在解放后写回忆录时也说:“实在说起来,凡是具有定见远见的人,对于这个协议应该感到满足;特别是亲身参加商谈的我们,真是几经折中,舌敝唇焦,好容易才得到这样的结果,自然更感到愉快。”
重庆谈判过去五十九年了,事实说明,没有这个协定,国共两党的公开斗争就不能暂告一段落;没有这个协定,以后的停战协定就不能产生;没有这个协定,也不能为解放战争积聚足够的力量以至于统一全国,这个协定是具有转折性、历史性的伟大意义的文件,问题在于蒋介石缺乏诚意,再好的协议也终必成为一纸空文而已。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张治中、王若飞等陪同下乘蒋介石专机离开重庆回延安。蒋介石的代表陈诚以及各界人士到机场欢送《双十协定》签字后两小时,蒋介石全副武装,佩着短剑,亲到桂园拜访毛泽东,两人略事寒暄,互致祝贺,即乘车同赴国府路国民政府礼堂参加国庆招待会。会后,毛泽东回桂园休息了一会儿,就乘车直奔山洞林园,夜歇林园,与蒋介石就未了问题最后交换意见。
11日凌晨,由张治中陪同毛泽东同赴九龙坡机场,飞返延安,蒋介石特派陈诚代表他到机场送行。到机场送行的还有各阶层、各方面人士数百人,毛泽东是在双重胜利的欢呼声中飞返延安的。是夜,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欢迎晚会,宾主尽欢。12日,张治中飞返重庆,毛泽东亲自送至机场,路上毛又再次表扬张治中:“你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你把《扫荡报》改为《和平日报》,把康泽搞的集中营撤销了,是不简单的事。”——这是张治中二到延安。
《双十协定》的签订是政治的胜利,击破了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取得了国内外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也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

回答5:

日本人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