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河童这种生物吗?

2025-01-07 07:53:4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日本芥川龙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说日文原题为河童,指日本民间传说中的一种两栖动物,面似虎,身上有鳞,形如四五岁的儿童。作者在原题下注有:请读做kappa。或可认为kappa就是河童。

日本的河童传说

日本稻河神社附近都有一个小湖,名救身湖,湖中常有河童出现,由于河童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所以有很多的说法,比较常见的是:鸟头人身着有龟壳,头顶有一碗状的凹镜,内有满水,如其生命,水无则死,双手相通可伸缩,能以屁的力量飞天。在《百鬼夜行》《百物志》《万鬼录》《妖怪物语》……常常见的民俗书籍中都有记载。

河童的起源

传说「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里,根据民俗学者石川纯一郎的研究资料,河童传说分布极广,包括日本的东北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关西的石川?富山县、中国地方、四国地方、北九州地方、九州的佐贺?宫崎县以及奄美诸岛和冲绳县,依据各地方言的不同,河童的称谓也不同。

共通点是「居住在河川的孩子」所以叫做「河童」(KAPPA)。原本河童是水中的精灵,被当作是河神受到民众的膜拜,也有一种说法是河童是水神的使者,由水神降下的霜幻化而成。

关于河童的起源,有以下两种说法可供参考:

一、河童渡来说

河童的传说,最早起源自中国黄河流域的上游,古时候叫做「水虎」又名「河伯」。战国时代初期,在魏国邺县这个地方。每年雨季一到,河水暴涨泛滥成灾,常常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当地的巫女以「河伯娶妻」为借口串通官员大肆敛财,并且必须牺牲掉年轻女子取悦河伯。直到邺县来了一位名叫西门豹的新县令,才将「河伯娶妻」的迷信破除,后来提到「河伯娶妻」自然让人联想到以智取来抵抗暴政的故事典型。

「河伯」传到了日本之后,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河童」。据说有一位名叫九千坊的头目,带领着河童一族从中国辗转来到九州的球磨川云仙温泉一带的地方住了下来。他经常率领着部下出现在村庄里,惹出许多麻烦,由于他拥有能够将马拉到河边的怪力,所以村里的人都敌不过他。知道此事极为震怒的熊本城主加藤清正,利用河童最讨厌的猿将为害百姓的河童好好地教训了一番,从此以后河童只好乖乖地住在熊本县筑后川。后来成为水天宫的使者,其分社位在江户之赤羽河岸有马氏的宅邸,(久留米殿下)后来移到日本桥附近。

据说,加藤清正为了打败九千坊,将河童引到会喷出硫磺气的地狱谷去,不仅在河川里放毒,还把烧烫的石头往水池里丢,最后聚集了河童最讨厌的山猿,群起攻之,九千坊因为硫磺的热气,使得头上盘中的水逐渐消失,具有法力的他,总算束手就擒,只好求城主放他一马,答应从此不再为害地方,这就是河童的传说之一。(注:加藤清正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幼时曾跟随丰臣秀吉将运,与柴田胜家殊死战之时,展露其高超的武艺,在原之战一役投奔德川家康,战后成为熊本城的城市,以勇猛善战和城堡建筑闻名于世。)

二、河童人形化说

传说江户时代的左甚五郎、古代竹田的番匠以及奈良、平安时代的飞驒之匠,这些工匠们在建立神社寺庙或是建城的时候,流传着一种咒术,将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把纸条塞进木头的缝隙或是草扎的人形(即人偶)里,这个动作称之为「叫魂」,据说建筑物会盖得更坚固牢靠。完成后不用的人形,就会被丢到河川里,后来这些受诅咒的人形,纷纷幻化成河童,到处作乱,对人畜产生威胁。另外,以阴阳师闻名的安倍晴明,他则以神灵寄附的纸人形(式神)来帮他执行工作,后来一些人因为对式神感到恐惧,安倍晴明只好把式神封在京都的一条戻桥下,据说河童就是这些式神的子孙。

和阴阳师使唤式神的道理一样,术士们如果对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作法,便可使人发病,甚至死去。并且还可以偷取他的灵魂精气,使之为自己服务。中国清代也发生过「叫魂」的妖术事件:浙江省德清县为了造桥工程,需要将木桩打入河底,于是石匠们就借用活人的名字写在纸片上,贴在预备要做桥梁基座的木桩顶部,再用槌子大力敲下去,这样会给大锤的撞击添加某种精神的力量。由于木桩很难打到河底,倘若使用叫魂之术可使桥墩稳固持久的谣言四起,引起江南一带的百姓极大的恐慌,人人自危,誓言要把散播妖术者处死,干隆皇帝时代的地方官,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把扰乱人心的恐慌事件镇压下来。(可参考时英出版的《叫魂》)

河童的特征

全身:身高大约60公分至1公尺高,体重只有45公斤左右,属于瘦的体型,看起来像3岁至10岁的小孩模样,长得像人也像猿猴。身上会发出臭味,并且有黏液,不容易捕捉,有的地方看到的河童据说全身长满了毛。

手脚:手臂可以左右灵活地运动,如果被切断,还会再长出来,再生能力很强,(被切断的手臂可以制成跌打损伤的特效药)手脚长得跟人一样,不过特别修长,平时可以用来划水,但只有四根指头,手脚可以缩进龟壳中。

头:披头散发,头部中央有一个圆盘状的凹陷处,盛满水之后力大无比,把水倒掉法力就会消失,有人说他的头部是红色的,也有人说是深蓝色。

眼:眼睛是圆的,会发光,眼神很锐利。

鼻:鼻子像狗儿一样突出而嗅觉敏锐。

口:长得像人嘴,也有的长得像鸟嘴,口腔上下各有四根尖牙,撕裂食物的速度相当快。

龟壳:背上驮着龟背一样的甲壳。

屁股:据说有三个屁眼,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

古代的日本,水神的形象被诸多地方的信仰所接受。后来等到人们不再信奉水神的时候,则逐渐演变成现在我们所熟知妖怪河童的形象。分布在日本各地的河童虽然在外观上有些微的不同,其共同特征则是头上有个装了水的盘子,若是盘里的水没了,法力就会消失,听说河童还喜欢找人玩相扑,或是偷摸人的屁股,是个喜欢恶作剧的妖怪。

河童身高大约一公尺,和小孩子的身高差不多,脸上长着鸟嘴,背上有甲壳,为暗绿色的保护色,非常坚硬,可以说刀枪不入。指间有蹼,能在水中以惊人的速度游泳,据说上了年纪的河童,便能拥有神通,可以用心电感应来洞察人心里的想法。

中国古籍中的河童

对中国人来说,河童就像是水鬼一般的生物,根据古书《幽明录》上的记载这种生物名叫「水虫」,又名「虫童」或「水精」,裸形人身,身长大小不一,眼耳鼻舌唇皆具,头上戴一盆,受水三五尺,只得水勇猛,失水则无勇力。日本民俗学家考证的结果,该生物应该就是爱国护税的河童。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山岛民谭集》里也写过一篇「河童驹引」(河童把马拉进河里的传说)的研究,说它的形体像青黑色的猴子,手脚似鸭掌,头顶凹陷处像顶着一个碟子,无论是水中或是陆地上,只要碟子里面的水不干涸,则力大无穷能与人或马角力,所以说在日本有句俗话形容天大的灾难,就叫做「河童灭顶」。

日本文学中的河童

透过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生花妙笔,河童(一九二七年发表的作品)已不再是可怕的水鬼形象,反过来成为一个幽默风趣的典型人物,能够引领人们进入神奇的乌托邦世界。这篇故事是记述一个疯子回忆他在河童国的所见所闻,借用一个疯子的眼睛,把读者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利用第三者的视点回顾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从而迫使我们反省现在的生活。小说中钜细靡遗地描绘了河童的长相:它们的头上有个碟子,常会做出青蛙跳跃的姿势,或是爬在树上看人。身体略微透明,且能随着环境而改变颜色(感觉像是树蛙或雨蛙)。在河童国境内,所有的观念都在嘲讽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它们甚至了解人类更甚于了解自己。一旦掌握了它们特有的语言,接受了它们的怪异思想,离开了这个乌托邦之后,便会立刻陷入对人类产生无比嫌恶的烦恼之中。小说的最后一章,主角好不容易才返回人世间,由于他已经无法习惯人类的生活,而被当作是疯子对待。如果说来到河童象征着人类的觉悟和精神力量的超升,那么回到人类世界就等于是一种自甘堕落的行为,终究造成悲剧,因为这样的人注定不可能在现实世界里继续生存下去,或许这就是作者芥川龙之介最后会选择以自杀来终结自己生命的主要原因。

河童木乃伊的发现

河童木乃伊发现的地点,多半集中在九州。尤以佐贺县伊万里的松浦酒造所搜藏的河童的木乃伊最有名,体长大约是40公分,与柳田国男先生所描述的河童如出一辙,外观看起来像猿猴,头顶上有个碟子状的凹陷处,长得像怪物一样的河童,不过经过电视台的查证,这个木乃伊的标本应该是造假的成分居多,另外大阪的瑞龙寺也有河童木乃伊标本的照片,但是拒绝给外界采访。另外位于京都伏见的黄樱酒造,自称致力宣扬河童文化,其实是一种宣传噱头,以河童图案作为它们的商标,当地有个河童资料馆,就在月桂冠大仓纪念馆附近,但里头并没有河童标本,真是可惜!河童究竟是不是某种生物的变种?至今仍是生物界的未解之谜。

传说「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里,

依据各地方言的不同,河童的称谓也不同。

共通点是「居住在河川的孩子」所以叫做「河童」(KAPPA)。

原本河童是水中的精灵,

被当作是河神受到民众的膜拜,

也有一种说法是河童是水神的使者,

由水神降下的霜幻化而成。下的霜幻化而成

另外的一种解释:
有许多妖怪以前原本都是神,但由于受到外来的宗教及佛教传入的影响,而渐渐失去信徒,到最后终于坠落而成妖怪。河童也是其中之一,她们在很久以前曾是受到各地居民所崇敬的水神。同时他们也很喜欢相扑,喜欢住在河川与沼泽之中。双腕的骨头相连,把一只手缩回来之后另一只手就会伸出去。此外还有许多传说,随处可闻。

一般人对于河童的印象,大部分都是一只乌龟头上顶着一个盘子。其实他这种模样是从十六世纪到日本传教的传教士佛朗西斯科•沙忽略的长相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么有趣的说法呢?据说以前那些耶酥会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的时候,有不少的中国人都以为他们是从海的另一方坐船而来的水神。其实如果把那些传教士头上方一个盘子的话,跟河童倒也是有几分神似。之后这种说法随着传教士一起传到日本之后,就成为河童的标准形象。

至于这之前的河童到底长得怎样,虽然没有一定的说法,不过由于他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形体,所以每个看到他的人对他的描述自然都不一样。至于河童到底是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每个地方的说法也都不同。

回答2:

http://bk.baidu.com/view/509.htm
看看这个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