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的模式有管理型的,有管理服务型的,也有服务型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政府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政府管理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首先要放弃过去那种管制式的模式,向管理型、服务型方向转化。因此在中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构建的电子政务目标模式,应该是管理服务型的。构建管理服务型的电子网络政府,应该是中国现阶段政府信息化追求的首要目标。
明确了当前我国进行电子政务只能采用管理服务型模式,就要从中国国家管理机制的实际出发研究如何建设电子网络政府。中国是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上下都有党、政、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光中央的部级机构就有上百个。还有四十七个副省级以上单位,近四百个地级市,两千七百多个县,四万九千多个乡镇。在这样庞大的国家管理系统中,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其管理服务型模式应如何实现呢,如何有效地推进呢?
重要的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保证三个前提,即:一是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这是基础,是保证;二是IT企业要积极参与,这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要保障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抓好四个重点环节。一是要特别强调应用,也就是以应用来驱动电子政务的建设进程。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建设电子政务而建设电子政务,主要应该考虑它的应用。二是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投资要多元化,不一定政府成为单一的主体,在一些领域可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三是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的方法,各地区、各级政府分批、分阶段地有序进行。四是管理和技术的高度融合。凡是一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做得好的,或者有效的系统,都是行政人员深度介入,并和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做到这一点关键要解决四个环节上的问题:政务逻辑的抽象是第一步,谁对政务逻辑最清楚,公务人员和政务人员,而不是IT人员。第二步,梳理政务业务规范,小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司局,每一个处室,大到每一个政府都有很多的政务工作,每一项政务都有它的流程,要使其合乎具体的规范,就需要认真的梳理流程。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系统的政务模型。第四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内部政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在电子政务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的领导人认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就是IT人员的事情,一开始就把政府的各种应用系统让IT人员来做,来开发。结果开发出来以后,不能用,或者不好用。为什么?底子就没有搞好,模型就没有搞好。上海的、深圳的、青岛的国家海关、税务等做得好的,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经验,这就是政务人员深度参与,和IT人员紧密结合到一起,所以没有管理和技术的高度融合,应用系统是很难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