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佳丽的爱与执着
每个人都在期待一份完美无缺的爱,故事里有奉献,有信任,有梦想,有激情,然后我们得到一个纯美如童话般的结局,沉醉一生。但几乎没有人得到过这种白头偕老的城堡爱情,我们在大多情况下,都只能看着黄昏孤独叹息,当凄婉的女高音响起时,我们背对夕阳,划出一道小心翼翼的落寞。当斯佳丽惊慌的发现自己对瑞特的感情时,却连他的背影都寻不到,她一生关于爱的梦想,在手中玩弄后,悄然破碎。
形势造就人,斯佳丽的爱就在战争和贫穷中迷失了方向。她如着魔一般恋着阿希礼并不是因为她真的有多爱他,而是当那个在她最美好安逸的时光里痴迷的对象出现在痛苦生活的今天,阿希礼的头上仿佛戴上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光圈,斯佳丽看着阿希礼,就仿佛看着幸福,金钱,还有她曾经奢华的生活。这个坚强的女孩不顾一切的保护着这个梦,在如浮萍般飘荡的生活中,如痴如醉的爱着阿希礼。从她确信自己爱上了阿希礼之后,不管周遭出现了如何的困扰,不管他们隔了多远的距离,即使他已经娶她人为妻,她甚至都不曾想过就此妥协和放弃。她敢于承担她的责任,她救了玫兰妮并在以后的生活里长期扶持阿希礼一家,她爱了,就承担了,没有逃避,没有怨言,爱是忍耐,爱是付出,爱是恒久不息。此时,斯佳丽的爱是纯洁而又美丽的。
战争打碎了斯佳丽的生活,她带着玫兰妮回到塔拉庄园,沿途的情景使她恐慌万分。许多熟悉的庄园都被烧成了废墟,只有一些断垣残壁矗立在那里。塔拉庄园里,只剩她的老父亲和黑妈妈,还有两个卧病在床的妹妹。整个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斯佳丽这个只有19岁的寡妇肩上。全家除了自己和孩子外,还有老父、两个妹妹、玫兰妮和她的新生儿,以及庄园上仅有的三个黑奴,总共需要维持10口人的生计。这时她想起了那些孩提时期从父亲那里听到的故事,那些全凭自己的双手开创家业的爱尔兰父辈们。她握着一把红土地,发誓不再让家人受到贫苦的折磨。为了生存,她逼迫体虚的妹妹下地种棉花,为了钱,她用手枪打死了北军士兵,她不惜抢了妹妹的未婚夫,她在世人鄙夷的眼光中开木材厂······在毫无希望的生活中她付出着自己的一切,来保护家人,保护玫兰妮和玫兰妮那幼小的婴儿,自私,无情,聪明,坚强,勇敢,独立,率性而为。
我想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瑞特巴特勒被斯佳丽深深地吸引了,那个无拘无束,狂放不羁男人,为斯佳丽的独立之美而着迷。当斯佳丽身处贫穷困苦的折磨中时,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爱的权利,将爱当成一种生存的手段,当成交易的商品,她把自己像伞一样撑开,顶着狂风暴雨,保护着身后那些依存着她的人。
斯佳丽的性格里充盈的父亲一辈的南方的种植园主的那种大气和粗犷,她好像并没有遗传自己的母亲一点性格――一个典型的矜持的为家族操劳一生的女性。而在美国的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如果缺少了这些,就会被视为一个不合格的人,一个叛逆的人,一个为礼教不能容的人。但是,斯嘉丽恰恰如此。她是一个异数,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默默无闻,不会像其他的女性一样过完平凡的一生。所以她在失去家园的片刻绝望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对天发誓一定要度过难关。在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伺候他们的奴隶,她最终还是凭着自己的那股不肯低头的倔劲爬了起来,走到了社会的上层,得到了最初的金钱和地位。但同样的,由于在别人看开她过于锋芒毕露的性格,她所经历的艰难也是无法其他人无法想象的,无论是她的事业,还是她的爱情。
斯佳丽是一个精明的人,她懂得如何去跟那些同样精明的商人们打交道,懂得如何利用自己女人的身份向自己的追求者们索取最大的利益,可独独不精通爱情。她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与爱情有关的人,却都把他们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阿希礼,她年轻时的梦想,却被她当作一生的挚爱;瑞特,她真正依靠的人,却一直不曾被重视,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斯佳丽最后意识到:“她对她所爱过的两个男人哪一个都不理解,因此到头来两个都失掉了。现在她才恍惚认识到,如果她当初了解阿希礼,她是决不会爱他的;而如果她了解了瑞特,她就无论如何都不会失掉他了。”而瑞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当他深爱斯佳丽时,他做的比谁都多,他会冒着生命危险为斯佳丽偷车,保证斯佳丽和玫兰妮能回到塔拉庄园;他会为了他和斯佳丽的孩子改变生活作风,让波妮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只有波妮是完全属于他的。而当他要彻底离开斯佳丽时他说,他总想着波妮是斯佳丽,是战争前那个小女孩,他想想宠斯佳丽那样宠波妮;他还会在伤害斯佳丽后伏在玫兰妮腿上像孩子一样失声痛哭,深深自责。瑞德,这个幽默,聪明,带点叛逆和愤世嫉俗的男人和斯佳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他一直深爱着她。他爱她的与众不同,她的天真和她的叛逆。这些在旁人看来疯疯癫癫的性格在他看来简直可爱至极。他什么时候都显得那么的运筹帷幄,好像一切都可以在他的掌控之下,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斯佳丽心底里想着的那个人,他无法去强制把她的心扭转向自己,尤其对于这样真实的一个女子。所以即使他们已经结婚了,但他仍然觉得没有真正拥有她,他能做的,只有用加倍的物质和精神呵护对她好,希望她能够最终回心转意。可是当无数次包容仍唤不回斯佳丽装满阿希礼的心时,他绝望了,他决绝的将那份爱扔在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他身后,是突然醒悟的斯佳丽。
这时的斯佳丽才刚刚明白自己爱的到底是谁,当阿希礼向她敞开心扉,多年的梦想在眼前张开大门时,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相反,她分清了梦想与现实的不同,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对于瑞特的感情。爱在这时候豁然开朗,仿佛教堂的晨光,将几年的昏暗都驱除掉,一点点洒进心扉,斯佳丽追逐着这道光心情激动地赶回家,却只找到一间更加昏暗的空房子,人去楼空,道别的纸从空中滑落,一颗希望的心也慢慢破碎。斯佳丽的爱在此刻变成了无奈与悔恨。由于她的不肯妥协和顽固的坚持,他们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为什么,总在失去后才能意识到其珍贵。
本来可以幸福拥有彼此的两个人,却最终还是各分东西。正因为皆大欢喜的圆满总是人们期待的童话结尾,所以悲剧也总是让人唏嘘不已。但这个悲剧却让我们思考了更多的东西,看似只差了一步就能圆满的故事,其实早注定了悲剧。他们因为语言造成不断的误会,因为悲伤而不懂得互相温暖反而相互伤害而造成不可挽回的裂痕。两个孩子的夭折是致命的,到最后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以联系起来的东西了,他们共同拥有的那种苛求完美的性格让他们看到了彼此太多的不完美,这样的积聚是无声无息的,但结果却是无法避免的。
圣经上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如今常存在的有信,有望,有爱。”斯佳丽的爱既是恒久的,也是猛烈的,她是一个敢于承认爱并信任爱的人,她的爱情里,有人与人之间的怀疑,忍让,不信任,任性,也有时代的悲哀,有南方人们失去家园的痛苦,有战争的残酷,有那些曾经的田园生活与那些纯朴的粗犷的文化氛围的消失殆尽,有人们生活的苦难。这一切,铸成了斯佳丽的执迷与爱情的错失。那场战争像飓风一般卷走了她的“整个世界”,她的“家”也“随风飘逝”了,像阵风一样,飘散在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中,不留一丝痕迹。飘,带走了斯佳丽的梦想,爱,生活,还有曾经本不需要付出的一切。
最后所有她爱的人都离去了,爸爸妈妈,波妮,尚未出世的孩子,还有瑞特,但她还可以站起来,以自己的坚强面对明天。
毕竟,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前不久看了《雾都孤儿》这部著名的戏剧之后,感慨万千,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往下掉。在这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
奥利弗的出生使我倍感同情。他出生于济贫院,出生不久妈妈就死了。他被当作一件物品送来送去,忍饥挨饿,备受欺凌。后来,他被送到一个棺材铺里当学徒。棺材铺的老板,老板娘以及棺材铺的伙计,都欺负他,看不起他。由于不堪他们的虐待,奥利弗独自逃往伦敦。他敢于逃避这种惨不忍睹的生活,使自己获得自由,从中可看出奥利弗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一路上,他又饿又累。终于他遇上了一个外号机灵鬼的人,机灵鬼把奥利弗带到了他那里并待他很好,而奥利弗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进了贼窝。在两次偷盗中,他都遇到了好人,他们把奥利弗留在家里抚养,但又一次次被贼窝的带头人费金抓回去。后来,由于南希变好,告诉了老绅士偶然听到的一个秘密,说奥利弗的同父异母哥哥为了财产,要杀他,于是逮捕了贼窝的人,但出于同情,放过了他的哥哥。奥利弗的灾难终于结束了,他被他第一次偷的那位老绅士收为义子。奥利弗才知道,他偷的两次,被偷着竟然是他父亲的好友和他的亲姨妈。
由此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还是有少数热心的好人。因为他们的善良,奥利弗才得救,也因为他们的善良,才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受苦的孩子,使将来少了一个贼,多了一个好人。如果世间的人都像他们一样的话,我想,世上便不会有受苦的人,不会有那么多的孤儿。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可怜的奥利弗,在已经失去家人的痛苦下受到这么多折磨。在他瘦弱的躯体下,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使他坚持不懈,使他在饥饿、寒冷、孤独、痛苦下顽强的斗争,向美好生活前进。虽然他在黑暗和充满罪恶的世界中成长,但在他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片纯洁的天地,一颗善良的心,种种磨难都不能使他堕落或彻底堕落,进而更显示出他“出污泥而不染”的光彩夺目的晶莹品质。虽然他曾经受过无数的艰难困苦,但并没有给他善良的心灵留下创伤,在他的一生中,他对其他人表现出的同情与善良就像上帝对一切生灵所表现的一样。正如在一切最好的故事一样,邪不胜正,善良最终战胜了邪恶,正义的力量战胜了邪恶。虽然南希最后遇难,但正是她的死所召唤出来的惊天动地的社会正义力量,正是她在冥冥中的在天之灵,注定了邪恶势力的代表——费金团伙的灭顶之灾。奥利弗得到了典型意义上的善报。
许三多,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兔兔咯啦咯看哦在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