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现状

2024-12-04 08:49:5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论文摘要]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亟待我们共同关注,本文立足于调查研究,总结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成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对策,旨在树立和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和消费行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1)有鉴于此,研究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引导当代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建设节约型校园,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永恒课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考察
  所谓消费,是指促进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观念和行为等要素的集合。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必然也要消费,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他们在不自觉的扮演着传统消费的革新者和新型消费的倡导者的双重角色。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发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显示: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科学的、合理的、理性的。但是,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学生消费也不例外,综观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和行为,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消费误区:其一,攀比消费,两极分化。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拥有率都超过半数。57.5%的同学拥有电脑,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至300元的占3.87%,而月消费1000-2000元的学生大有人在。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其二,“财商”缺乏,盲目冲动。调查显示:消费有明显计划的学生只有6.4%,37.5%的大学生,竟然不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其三,从众消费,浪费严重。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消费选择的从众化趋势。从着装、发型到饮食习惯,很多大学生都是从众,结果是钱花了但于己用处却不大,造成了不小的浪费。其四,媚俗消费,愈演愈烈。为情感而不惜付出大笔金钱的消费我们暂且稍之为“媚俗消费”。调查显示:约26%的人每月的人情消费超过了100元。每月恋爱开支在50元以下的仅为7.8%,100元以上的却有48.9%。

  二、当前大学生消费现状成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出现,成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
  (一)大学生偏颇消费心理的驱使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表现在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同时,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这些偏颇的消费心理导致大学生重物质消费,最终使消费走入误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缺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失。具体体现:其一是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其二是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其三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正是这些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必然使大学生走入消费误区。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的蔓延,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对策
  针对当前大学生消费误区,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采取如下对策
  (一)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在现阶段,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从理性的高度拨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
  (二)进行消费道德教育
  当前,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应当强调“合理与适度”的消费,反对高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挥霍浪费等消费主义观念;强调理性消费,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遣性消费,从而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
  (三)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如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落后地区开展社会调查,访贫问苦,以及对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献一份爱心等,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看到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四)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财
  从新世纪之初,我国教育界一些专家已经发出呼吁:“理财教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而中国的青年直到大学阶段才开始独立的生活,因而大学生理财教育更为重要。理财教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通过理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观,不但要敢花钱,而且要会花钱,是一个有理智的敢花与会花的统一。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材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也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消费文化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使消费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第22页
  [2]《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M]北京,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2004年12月31公布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