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四合院形制变化的原因急!!!!!!!!

2024-12-02 13:44: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06年6月24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主编,由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分编的《北京四合院建筑要素图》颁布!这是北京市第一部四合院建筑要素图集,它以北京明清以来建造的传统民居四合院为准,将为今后本市四合院改造,恢复原汁原味的京味民居设计提供依据。该图集将对四合院的保护单位、修缮单位、开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私家房主人进行四合院的保护、修缮、翻建、改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它将为北京旧城整体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而这一要素图集的颁布,也使得北京四合院再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个被业内人士高度评价的文件的下达,究竟会给北京四合院这一文化载体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不朽的文化载体
“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自古以来,四合院就受到了人们的强烈的喜好。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它的雏形产生于先商时期,西周时就已有了比较严谨的形制。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中更是绘有乡村原初形态的狭长的四合院。而研究也表明,到两宋时四合院门向及基本形制等就已经基本稳定了下来。从大元王朝定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坊巷和胡同一起成为了这个城市不二的文化象征。当时,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赐予居民之于京城者以土地,营建住宅,北京四合院的大规模由此开始。此后,北京四合院历明清两朝的不断发展,最终走向成熟和稳定,这也标志着一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皇都特色的文化品味的正式形成。
北京四合院由于建筑面积大小不同,从空间组合来讲北京四合院可以分为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三类。而从功能上来看,则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大型宅院(即“大宅门”),二是典型四合院,三是会馆,四是前店后宅式的商、住混合型四合院。在形制上,北京四合院的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转角处的游廊来连接。北京四合院内宅分为正房、堂屋、耳房、东西厢房等部分。
四合院是北京古城的“根”,是北京城市的“基因”,体现了中国的礼制传统和观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四合院不但在古代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还被广泛运用于宫殿、官衙、佛寺、道观、寺庙乃至陵寝,是北京宫殿坛庙等建筑群的原型,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基本形式。四合院组成的传统住宅区与宫殿坛庙一起,构成北京旧城的传统风貌。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反映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辉煌成就,反映出北京民居建筑技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它们展示着北京人传统的浓郁的民俗风格和地方特色。没有这些四合院,就没有历史古都的规划与格局;拆毁四合院,金碧辉煌的皇家建筑也就失去了依托和陪衬,北京独特的城市绿化格局也会随之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将受到严重损害。

城市的隐痛
历史的东西总是与时间联系在一起,而时间,总是那么轻易的就流失了。当我们面对历经数千百年而来的北京四合院时,我们不禁会有一种难言的隐忍。近年以来,在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北京市正在经历和面临快速的变化。然而,对于一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文化古都来说,这种变化并不都是令人欣喜的。在经济建设的热潮中,古都风貌的保护形势严峻,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建筑遗产被拆毁。意大利小说家伊塔罗·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把城市比作一块海绵:“吸收着不断涌流的记忆潮水。然而,城市不会泄漏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而现在,我们却正发现,“手纹”的印记被珍藏久了,连同古宅老院一并夷为平地,历史事件和空间面积找不到适合碰撞的平台,城市终难保有一脉相承的魂灵,四合院这一承载了北京数百年荣耀与历史的文化遗存,一度成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牺牲品。
历史的沉淀使北京四合院的绝大部分成为了老房子,多年以来失修失养,使得四合院的50%以上成为了危房。而与现代楼房相比,四合院的确承担不起太多的人口,在寸地如金的北京城内,恰恰是人口的过度增殖使得四合院风光不再,成为了古人所言的“大杂院”。四合院在与时间、时代的博弈中逐渐走向衰落。
时间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却只是一种渐缓的侵蚀,而人为的在破坏却是那样的令人心痛!正是因为人的不理性的活动,首都北京渐成为一坐“失去记忆的城市”。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2000年10月26日,位于北京市美术馆后街22号院被推土机强行推倒,夷为平地;2004年5月,某单位为修建开发中心,竟然野蛮的准备拆毁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麻线胡同3号院……
正在被蚕食、拆除的远不止这些,红星胡同、东堂子胡同、东总布胡同、西总布胡同和北总布胡同等地的四合院都正遭受着同样的命运。政府的失位与错位,市场盲目与无序,金钱至上准则被无限夸大正是导致这些悲剧发生的最终原因。王军在其著名的《城记》中写道:外国人称北京变成了“poor HongGong”——乏味的香港。这种双重的悲哀也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究竟是应建设成为商业中心还是文化中心?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究竟应当如何对待古都文化?

抢救四合院,延续文脉和商机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2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已对现代与传统、全球化与民族化关系的处理有了更成熟的认识。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态势下,一些先进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要充分尊重自己各具特色的历史和人类文化遗产,保存和延续好这些历史“文脉”,不犯“历史性”错误。
上个世纪90年代起,北京对旧城区的危房进行大规模改造,以容纳更多居民居住,大量四合院被成片拆除改造成高楼大厦。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保护四合院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政策。北京划定了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整体保护,明清旧城内37%的地区都纳入了这个区域之内,其中绝大部分是四合院保护区。同时,有学者还提出要将整个二环以内都作为文化保护区保护起来的设想。而在此之前,民间保卫四合院的人士们更是首先开始了他们执著的行动……一连串的记录,使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政府和民间在保护四合院的中所做出的努力:
2003年4月以来,北京市对“危改”和四合院保护的政策进行调整,确定了需要保护的1261座四合院的名单;
2004年,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公布了《关于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等房屋试行规定的通知》,提供多项税费优惠,首次允许境外买家参与,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来保护四合院,而在此前,一批消息灵通人士和热心于中华古文化的人们早已占此先机;
2006年6月10日,中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再次引起政府、专家以及百姓的关注;
2006年6月24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主编,由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分编的《北京四合院建筑要素图》颁布!
而与这些政策的制定与逐步落实相应的,我们也看到了在当时代条件下我们保护四合院的一些有利条件。首先,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和祖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已经有余力和必要来考虑并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了。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每年将投入1.2亿元用于修复文化遗产,北京诸多的四合院都被纳入到了这一工作之中,可以想象,到2007年这项工程基本完工时,北京的四合院又将迎来其发展的一个新的春天。
而天津“滨海新区”的设立,不仅将会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进一步落实“京津冀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构想,在京津冀大经济区的范围内合理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发展,疏散、迁移部分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从而可能克服北京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尖锐冲突的困境,有效地保护北京旧城。
正如潘石屹在一次房地产峰会上所说,“北京确实有许多非常好的四合院,它是这个城市的价值。”而中国只有一个北京,世界只有一个北京。一位旅法女作家说:我希望一百年后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可以对别人说:我们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而我们所希望的就是,这个文化不会在我们这一代人这里成为历史的追忆。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能力以无穷的商机,来拯救四合院的文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