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欲为:色、声、香、味、触、法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在《离骚》已可见到 "魂" 与 "魄" 二字连用, "三魂七魄"有时被人认为三与七并不是有特定意义, 有时又被认为在医学与黄老尚有其意涵,在此摘录了不同人的看法,瞧瞧哪种说法可靠.
转载自欧崇敬博士的<<浑沌之知的讲造>>第十章
我们在春秋战国时代里关于<魂>、<魄>的地位,以及「人」在多重时空中的存在属性问题已被把握到了,却尚未成为多重知识整合。所谓的多重之知识整合即是其与<八卦>、<五行>的结合等发展。很明显,<三魂七魄>即是与<八卦>这一知识系统结合后而产生的内涵。而不代表"个数"的<三>或<七>。在汉代由于黄老道家及医家对此观念的发展,使得<魂>与<魄>的观念已明确地成为<三魂七魄>,事实上此四字乃说明着<魂 ><魄>二者属性的关系,亦即<水火>对偶性的关系。
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三魂七魄】 即众生身中之三种魂识与七类魄识。三魂,指胎光业魂神识、幽精转魂神识、相灵现魂神识;七魄,指雀阴魄神识、天贼魄神识、非毒魄神识、尸垢魄神识、臭肺魄神识、除秽魄神识、伏尸魄神识。据传,一切众生临命终时,阎魔法王遣阎魔卒缚人之三魂至门关树下,此说或源于道教之三精(台光、爽灵、幽精)说;或系基于大乘起信论,而以业转现之三细配于三魂,以前七识配于七魄。
喜、怒、哀、乐、爱、恶、欲是"七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
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叫"六欲",是凡夫对异性具有的六种欲望。七情六欲源自人的动物性,动物是纯功利的,是唯利益是图的,逐利是它们的本能。
中国道教对于人的灵魂说法。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 中国道教对于人的灵魂说法。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