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栏到终点距离是14.02米。
110米栏的标准栏间距是10码,约合9.14米。
110米栏是110米跨栏的简称,属田径中的径赛项目的一种,也是奥运会项目,现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田径项目中,110米跨栏为男性竞赛项目。110米栏是由110米的跑道和跑道上面的10个跨栏组成的。男子110米栏第一栏距起跑线13.72米。第1—10栏栏间距离10码,约合9.14米,栏高106.7厘米。
14.02米
跨栏跑的技术可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及全程跑技术。跨栏跑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及跑跨结合的能力。跨栏跑技术的好
坏常用平跑与跨栏跑成绩的差值来评价。
一、110米跨栏跑技术
110米栏从起跑线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运动员—般跑7步或8步;全程共有l0个栏9个栏间,每个栏间距离为9.14米,需跑3步;最后一架栏至终点为14.02米,约6步左右。
(一)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起跑至第一栏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积极加速并准确地踏上起跨点,为过好第一架栏和形成良好的栏间节奏,做好心理与身体上的准备。适宜的起跑至第一栏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
1.明确起跑器的安装。起跑至第一栏如跑8步,应将起跨腿放在前起跑器上。应注意,起跑的“预备”姿势重心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这有利于上体较早的抬起和快速地蹬离起跑器。
2.积极地加速。起跑后要利用积极的后蹬和有力的摆臂使速度逐渐加快,上体抬起的速度比短跑要早些。大约在第6步时基本达到短跑途中跑的姿势。
3.准确地踏上起跨点。起跑后步长要稳步准确地增加,起跨前倒数第二步达到起跑时的最大步长,最后一步要积极准确地踏上起跨点,并形成一个积极而又迅速的短步。
4.快速积极的栏前短步。栏前最后一步是一个比倒数第二步短约10一15厘米的短步,是为了保持起跨时较高的重心位置(起跨时重心下降约l厘米),提高重心前移的速度为跨越第一架栏做好心理及技术上的准备。
(二)跨栏步技术
过栏技术也称作跨栏步技术,是指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的脚着地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其分为起跨攻栏和下栏着地两个阶段。
1.起跨攻栏技术见图1(1)一(3)。是指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至重心腾空后达到最高点这一时期。起跨攻栏阶段的任务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使身体重心达到过栏所必须的腾起高度。起跨攻栏阶段是跑跨结合的关键技术,这一阶段中的任何失误都会在下栏着地及栏间跑时反映出来,因此起跨攻栏技术是整个跨栏步技术的关键。适宜的起跨攻栏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适宜的起跨距离。起跨距离适当可以减小起跨离地时的蹬地角度,有助于摆动腿向前上方的摆动,加大身体腾空时水平分力的比例。优秀运动员的起跨距离为2.00一2.20米。
(2)保存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由于栏前短步技术的作用,使身体重心在支撑时下降幅度小(1—2厘米)、移动速度快。这样可以较好地减小整个跨栏步的重心波动差,有助于起跨攻栏阶段重心腾起角度的减小。
(3)支撑时较大距离的前移。起跨脚着地到离地这段时问,重心移动的距离约60一70厘米,用时0.11一0.13秒。优秀运动员大都在争取重心总移动距离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后支撑与前支撑的比例,以此来达到提高后蹬效果的目的。
(4)摆动腿积极前摆。摆动腿的前摆在后蹬时是与起跨腿互为作用,摆动腿的积极前摆有助于起跨腿力量、速度、方向、角度的把握;摆动腿腾空后与躯干互为作用,促进躯干积极的前倾,加大两腿的分腿角度(约125度),有利于摆动腿小腿问前摆伸动作的进行。
(5)躯干积极前倾。躯干在起跨腿蹬离地面后表现出积极的攻栏意识,在起跨攻栏结束时达到最大幅度的前倾(约43度)。积极的前倾攻栏,有助于起跨腿的提拉,有助于摆动腿迅速向前上方的继续抬摆和小腿向前的摆伸。
(6)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台。在起跨攻栏阶段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对动作迅速、协调、连贯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两臂的动作协调有利于身体平衡抵消身体的旋转,而且摆动腿异侧臂的前伸,对摆动腿的攻摆和躯干的前倾攻栏都起着重要作用。
2.下栏着地技术见图1(3—5)。是指身体重心腾空达到最高点,到摆动腿脚着地支撑这一动作过程。此阶段的任务是使身体平稳、快速地转入栏间跑,尽可能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从理论上讲下栏动作是从重心腾空达到最高点后开始的,因为此时重心开始处于下降阶段。但事实上,下栏的动作和意识均早于此时。从动作上讲,在摆动腿的前脚掌接近栏板就开始了下压动作,同时起跨腿也在此时开始向前提拉的动作。从意识上讲运动员要树立“抬腿即下压”的概念,而不应有腾空过栏的感觉。
合理的下栏着地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摆动腿脚一过栏板就应进行积极的下压动作,在着地瞬间保持膝关节伸直。同时起跨腿大小腿折叠外展,脚背屈并外翻,膝关节领先经腋下向前上方迅速提拉。摆动腿脚着地后起跨腿已提拉至身体的侧前方。两腿的动作要协调配合动作连贯。应注意的是,下压与提拉的动作应同时开始,这样会使两腿的剪绞动作进行得充分有力。
(2)保持较高的重心位置。下栏着地瞬间,摆动腿脚掌先着地,为减小对地面的冲击力,通过踝关节进行缓冲。在着地支撑时膝关节要保持伸直,使着地时的重心高度高于起跨时的重心高度。
图1:110米跨栏步技术
(3)着地角度大,速度损失小。优秀运动员在下栏着地时,着地点距栏架的距离约为1.40米,着地角度为78度左右。重心投影点约在着地点后15厘米。这一系列动作均为水平速度损失的减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水平速度的下降率是评价运动员跨栏跑好坏的重要指标之—。
(4)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在下栏着地过程中,上体配合摆动腿的下压自然地向上抬起。摆动腿同侧臂自然向前摆动,摆动腿异侧臂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做较大幅度的划摆,以抵消起跨腿从体侧提拉沿身体纵轴所产生的旋转力。
(三)栏间跑技术
栏间跑技术是指从过栏后摆动腿脚着地点至起跨脚踏上起跨点这段距离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特征。栏间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加决栏间节奏,提高跑速,为过下一栏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在栏高固定、栏距固定的条件下,栏间跑也就形成了与短跑不同的特殊的步数、步频、步长等技术特点。
栏间跑第一步步长最小,其距离约为1.60米,其任务是尽快地将跨栏动作转变为平跑动作,为栏间跑的节奏和速度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一步小的原因在于过栏时腾空时间较长,腾空高度较高,速度下降较大;下栏时膝关节几乎无缓冲,后蹬时无法充分发挥大肌群力量;起跨腿从体侧向前提拉,减小了向前摆动的力量与幅度;后蹬角度大于平跑时的角度。为此,为争取第一步必要的步长,应充分发挥踝关节在后蹬时的力量,依靠起跨腿的积极前摆来获得所需要的步长,保证栏间跑速和节奏的发挥。近年来栏间跑第—步有增大的趋势,这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栏间跑第二步步长最大,其步长约为2.10米左右。动作外形上与短跑基本相近。这是由于此时运动员的跑动已消除了栏架对运动员的影响,运动员的主要精力在努力争取步速上。对于身体较高的运动员来说,即使这样的步长仍短于他们的常态步长,因此“屈蹬”技术在此表现得较为明显,这对于步频的加快和步速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栏间跑第三步步长中等,步长约为1.95米。这与起跨攻栏阶段是紧密相连的、运动员在此时要为起跨攻栏做难备:动作特点表现为,摆动腿下压积极,着地点靠近重心投影点,重心处于较高的位置,起伏不明显,速度达到最高点。栏间跑技术见图2。
图2:110米栏栏间跑技术
(四)全程跑技术
全程跑的任务是合理地将跨栏步技术与快速的栏间跑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运动员的体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我们可以将110米栏的全程跑看成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中的各个阶段是有所差异的。全程跑中首先要过好第一架栏,这对于速度的发挥,节奏的建立以及运动员树立自信心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程跑的前三架栏属于加速阶段,此阶段应尽可能积极加速,以使速度得以充分的发挥。第四栏至第六栏运动员大都达到本人的最高跨栏周期速度,此时的前半部分,运动员应在达到最高速度的情况下,思想上适当地略有放松,以使动作更加轻快、灵活、流畅,后半部分运动员要继续努力争取将最高速度保持的尽可能长些。第七至第九栏由于运动员的体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此时运动员应注意在技术上控制动作不变形,在速度上避免下降过快。第十栏是最后一架障碍,过此栏时,运动员要加快下栏动作的速度,过栏后迅速冲向终点,应建立终点冲刺从第十栏开始的意识。由图3我们可以了解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栏跑速度曲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