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阖院喜;
启步九天欢。
十年学子苦;
半世父兄恩。
智慧源于勤奋;
天才出自平凡。
青春有志须勤奋;
学业启门报苦辛。
自古风流归志士;
从来事业属良贤。
兴华时有凌云志;
报国常怀赤子心。
长江后浪推前浪;
盛世前贤让后贤。
一年之计春为早;
千里征程志在先。
持身勿使丹心污;
立志但同鹏羽齐。
苦经学海不知苦;
勤上书山自恪勤。
天下兴亡肩头重任;
胸中韬略笔底风云。
书山高峻顽强自有通天路;
学海遥深勤奋能寻探宝门。
大本领人平素不独特异处;
有学识者终生难有满足时。
对联简介: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1]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清代名将对联(通翰斋)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入学喜报饱浸学子千滴汗;
开宴鹿鸣荡漾恩师万缕情。
跬步启风雷一筹大展登云志;
雄风惊日月十载自能弄海潮。
升学阖院喜;
启步九天欢。
一年之计春为早;
千里征程志在先。
持身勿使丹心污;
立志但同鹏羽齐。
苦经学海不知苦;
勤上书山自恪勤。
十年修得金榜名
百年化出人上人
云泽渡风池津山水如画
清华园未名湖学府唯斯
金榜题名时,高朋满座;
飞黄腾达日,全家皆荣。
金榜题名时,高鹏满座
玉女入房日,低吟浅歌
金榜题名时,高鹏满座
荣归故里日,霸气冲天
上联: 金榜题名时,高鹏满座
下联:飞黄腾达日,恩师难忘。
上联:金榜题名时,高鹏满座。
下联:寒窗苦读日,深夜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