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用?怎么转送的?

2024-11-02 13:22: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电报的原理是在发射设备的载波控制上利用“开关”(电报的电键)来控制载波的输出的长短和数量,还有输出的间隔时间;这样在某个“单位时间里”就可以输出一组开关信号。习惯上把短信号称为“嘀”,把长信号称为“嗒”,这样由若干个由“嘀--嗒”组成的信号称为“电码”,再由规定的电码组成“电文”,由载波向空中发射,接收方用接收机接收后再翻译成电文,就完成了电报的发送过程。例如:S在在电码上,对应为“嘀,嘀,嘀”;O在电码上对应为“嗒,嗒,嗒”,这样国际呼救信号“SOS”的电码就是“嘀嘀嘀---嗒嗒嗒---嘀嘀嘀”了。电报从发射到接收理论上是和电的传播速度一样的,主要时间耽搁在呼叫接收方和翻译电文上面。
  现在很少用来作“民用”了,因为这不容易普及。
  电报挂号是以前指类似于“挂号信”的通信方式。
  以前的电报我好象记得是7分钱一个字,加急的是0.14元一个字吧,这么贵就是以前的通讯不发达,在这电报通讯中需要人工干预的地方多所造成的。

  电报现在基本淘汰了,只剩下传真电报还有市场。
  电报有用莫尔斯码,现在在特殊场合,如部队中,还有使用,其优点是速率可随意控制,抗干扰能力最强;要求设备最简单,在救灾中,通信设备受损条件下,也能使用。通信部门使用的是机械式、电子式电传机,与电脑敲键盘差不多,传送数字脉冲信号,可直接打印出数字及字母,后期发展到能直接译出汉字。
  电报挂号主要是为单位服务,发电报时不必写对方单位名称和地址,可省不少字和麻烦,只要一个4位数就行了,相当于只要一个汉字。
  电报主要是劳动效率比较低,传送过程比较复杂,还要专人及时送到对方接收人处,价格就不可能低。

  1月16日 17:28 电报按通信方式分为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又分明码和密码电报。有线电报多是明码,是通过载波电路,窜连发报和收报两个终端机械,用脉冲信号将0--9十个数字,以每四位不同数字组成一个电码,每个电码表示一个完整的汉字发到对方,收报方按照电传打字机上收到的电码,由人工再翻译成汉字(后来由机械直接打出汉字),再由电报投递员送到收报人手中。密码电报多用与军事,地震,防洪,救灾等野外作业,它是由事先制定的密码作为信号,多以长短不一的“滴 答”按键电讯声频表示某种意思。
  无线电报一般双方只要对上频率,可以实现当场通话。但有线电报则需要通过发报人填写电报稿纸,报务员核对并翻译后上机发报,电路传输,收报电传机打印,收报员派封,投递员投交等环节。如果收报人在县以上城区,从发报到收到电报,最快需要两小时。如果收报人在农村,从电报局到农村这段距离一般都是按平常信件投送的,时间就很难保证了。所以,电报现在早已被淘汰了。
  电报挂号在过去一般是用于通信量大的单位使用,由申请单位到电报局申请,电报局给你编一组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号码,这个号码就代表这个单位的名称。以后,凡是发给这个单位的电报,可以不写单位名称,只写那四位号码就可以知道电报是给那个单位的了,可以省去单位名称的电报费用了。因为电报是按字数多少计算费用的。早期的普通电报每字0.07元,加急电报每字0.14元。
  电报是1897年由欧洲人传到我国的,在使用了近百年后,随着电话的普及,通信速度大大提高了。现在,除了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无线通信电报外,电报这个曾经为人类服务了一个多世纪的古老却又现代的通信手段,已经谈出了人们的视野,留下的只可能是后人去赞叹前人的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