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12-02 10:25: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做到这点,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高,教师除了要能言善辩还得眼观八方。能言善辩:要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想去学习、想去探究的欲望。眼观八方:上课时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并能用委婉的语言进行引导的同时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二、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孩子一遇到难题,不是呆坐就是急于从同学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学生做不出,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缺乏思考的方法,还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愿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针对以上原因,教学中我时常采用的方法是:1、将题目细化,以便更有利于学生思考;2、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三、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的方法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发言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你的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你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用激励的语言,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也可以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个人的回答改为伙伴互说、小组交流等学生喜欢的方式,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操作的习惯
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习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学生愉快的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兴趣,也加深了对理性知识的理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进行自测评价、反思的习惯
自测与评价是通过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思考完成过程、实现自主学习后的实践与反思。这里既要使学生享受到获取知识后的愉悦心情,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有待努力之处。在每节课的末尾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经常性地进行这样的自测与评价,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能力,对学生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让我们用良好的习惯来开启学生学习的大门,让每个孩子都能以饱满的热情走进高效课堂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