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弱智学生的自理能力

2025-04-15 13:57: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回答2:

一、增强弱智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
因为孩子智力有障碍,这些家长就想补偿他们,就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这些学生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于是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弱智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弱智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好孩子”、“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文、生活适应课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学生受到感染、教育。在学习《别说我小》时,四次出现“我会……”的句式,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图片,歌曲,通过图片小朋友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并结合实际让学生说自己会做什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克服依赖思想。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为学生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说说在家里我能帮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做什么。
二、教给弱智学生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弱智学生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他们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弱智学生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弱智学生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弱智学生不会叠被子,就谈不爸爸被子整理好,也就是说,即使弱智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还要让弱智学生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弱智学生学会自理的方法。根据弱智学生的特点,我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他们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弱智学生学习如何系鞋带时,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弱智学生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再如,在课文《特殊的交通工具》中,同学们认识了警车、救火车和急救车,我们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演一演遇到失窃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遇到失火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遇到有人学要急救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各种紧急电话的号码,学会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弱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弱智学生,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稍强的弱智学生,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弱智学生,就相对降低标准,不强求,更不鄙视,应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我就要求不会穿鞋的弱智学生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能力强的弱智学生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