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级地震和6.0级余震有什么区别?

2025-04-01 04:14: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余震出现的时候是大震以后,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

地震比余震要强烈!

回答2:

一样,
一个性质
都属于6.0级地震=6.0级余震

关注灾区、参与救灾、奉献爱心!

灾害无情,你我有情,让我们共铸爱的长城!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回答3:

目前通用的震级标准,最初由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193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公布。这个震级表以他的姓氏命名,即里克特震级表,简称里氏震级表。这种简单而实用的震级标准,最初只用于测量南加州当地的地震,但随着日后在全球普及,里克特也名扬天下。
里氏震级相比较通用的其他标准来说,更客观、更从量的基础上测定地震强度。它并不表明地震的影响,但通过地震仪能够精确给出以释放能量为标准的地震等级。
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强度的标尺就是震级,震级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其大小与地震中释放能量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里克特把地震震级从低到高分为1至10级。接近于震级表高端水平的地震很难测量,因为它们鲜有发生,高于里氏8级的地震平均每年只发生一次,科学家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分析这种顶级地震。
诞生于近70年前的里氏震级表,至今仍是最为通用的地震分级标准。在地震表上,每个级别都比上一级地震的运动和强度增加10倍。
中度地震始于里氏5.0级,超过里氏6.0级就是强烈地震,可以造成现代建筑的损坏。达到里氏7.0级或者更高,就是大型地震,所造成损害范围通常达到数百公里。
目前,科学家开始倾向于使用更加精确的测量法,比如“地震瞬间”,把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量化。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科学家们一般会在地震之初估算出一个震级,然后在获得更多数据后更新。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回答4:

地震是指本次地震的级别余震是地震完后的地震级别

回答5:

一个由地震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