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不杀生以及关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区别
来自: 达之 2008-06-08 01:36:17
佛教的不杀生以及关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区别
目前,许多网友对于佛教不杀生的说法,常提出一个疑问:收割蔬菜等植物算不算杀生?等等.对此我曾经参与过很多次讨论和解释,觉得有必要专门写一文.此文就是综合以前发的几个帖子的结果.
佛教的不杀生,指的是不杀害不伤害有情众生(人、动物、鬼神等),不包括无情众生(草木植被等)。因为有情众生(人、动物、鬼神等)能明显地感受痛苦,所以应慈悲待之。这是问题的关键。
佛教的生命观与现代科学的生命观不同之处是:佛教以神经系统是否能感受乃至比较明显地感受痛苦等(即所谓有情)作为生命的本质特征;而现代科学以物质成分如蛋白质等生命物质作为生命的本质特征。因此,佛教的生命分类与现代科学的生命分类最大的差别是:现代科学将生命主要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而佛教将生命和非生命只简单地区分为有情(众生世间即生命世间)和无情(器世间),然后将生命分为六道众生[注1]。二者表面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佛教生命观不包括植物,植物不是生命(有情、众生)的一部分,而是国土、器世间(无情)的一部分。个人以为,相对来说,科学的生命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早期,科学手段认识不到微生物,就没有微生物这个说法,而佛教的生命观是从根本上、究竟上看问题,佛教的生命观,作为一种彻悟宇宙生命的真理,不在乎微观、宏观,动物、植物,不必因时而变。总之各有其适用范围。另外,佛教的有情众生\六道众生的概念,除了包括人和畜生,还包括天人、阿修罗、饿鬼和地狱生命等人类肉眼不可见的,或地球表面以外的生命形态。(有一种说法认为细菌属于鬼类,我没看到有关依据,暂且不论。)归根到底,佛教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源于其以禅定为中心的宗教实践,是在禅定中冥想与体悟的结果,这是其与科学的生命观有所不同的根本原因[注2]。
即使撇开植物这个因素,如果从现代生物学,特别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我们每个人几乎时刻都在杀生,呼吸的空气中就有微生物,洗澡梳头乃至举手投足等等行为,常常要杀死微生物,另外生病吃药,那肯定要杀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至于走路、开车等,杀生更是无形中难免的。这些,是需要我们圆融地看的。生命自有其生活的范围和局限。佛教的不杀生,主要是培养我们内在的慈悲心,和对生命本身的尊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外在的形式。
细菌,是否属于生命,在佛经,似乎没有直接的论述,但是,佛经云:“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这应当是承认微小生物的。不过在古代,人们还没有对细菌的具体认识。八万四千虫的说法,也许局限(或不局限)在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昆虫、卵之类,是否包括细菌,这个我无法考证。但是,不管怎样,佛陀的说法在当时还是很有眼光的。当然,佛教戒律的过滤之事,则肯定不包括细菌,细菌等微生物是无法简单地用纱布来过滤的。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细菌属于一种微生物。细菌应当是一种生物形态,与蛋白质、染色体、核糖核酸等生物物质成分(而不是一种生物形态)还是不同的。
总之,佛教的生命观与科学的生命观,是有区别的,在古代,科学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很粗造,在现代,科学认识则比较精细。其实,宗教与科学的认识,各自的功能是可以互补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生命现象怎么分类,不妨见仁见智,有自己的道理即可。我们应记住的是,作为一种宗教,佛教的生命观,佛教不杀生的戒律及其宗旨,是建立在尊重生命,特别是关怀和同情那些明显能感受痛苦的有情生命,并力求尽量减轻和消除有情生命的痛苦这一根本之点上的。
[注1]:佛教认为,众生由惑业之因(贪、瞋、痴等)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的果报,如车轮之回转,永无尽止,故称轮回。 三界,指众生所居住的三种世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即众生生死轮回的六种去处或者说六种不同的生命体,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注2]:佛教的方法论不是借助于外在的物质工具,而是借助于人体本身的潜能,是从调节人的自身身心入手,通过清净身心而获得证悟,其三界六道的宇宙图景,用科学是解释不了,也否定不了的。古老的传统的宗教方面的某些方法,利用单个的(几乎是恒定的)人体,作为完整灵活的生命体本身的质素直接开发人体的潜能,没有外在工具的局限,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可以进行,这在了解和探索人体的奥妙方面,也不失为一种更加诱人的途径,其探索的范围,比之于生理、生物和天文技术,可能也更加深入。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借助外在的物质工具,把人的感官(六根)放大、延伸而已,难以超出六根,即使红外线、超声波,也最终要回到六根上。而宗教修行冥想和禅定等,则有可能超出感官(六根)。 如果你要求以所谓“科学”的方法来证明,那就是以“科学”为标准来衡量一切,其实也是一种信仰体系、话语体系、标准尺度。 三界六道(特别是天人、阿修罗、饿鬼和地狱生命等)这些地方的所指,是修证(禅定)基础上的宗教境界,这种境界超越我们日常的时空观念,更超越我们日常的感官经验,也许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总之,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佛教所描述的世界,有一部分是在宗教禅定中所见之另一种场态下、另一种时空下的宇宙与生命的景象,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世俗观念与日常经验来解读、来证明。佛教(其他宗教暂不论)的证明就是体证(亲证、体验),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不可以自己之证给予他人。不过却有一套系统的修行、禅定(戒、定、慧)方法可以使人达至体证。
补充两点:
1,个人认为,佛教的不杀生,主要是培养慈悲心,尊重生命本身。至于在生活中难免伤害生命的地方,比如打扫卫生时,从事生产时,可以开遮的。不过,受了戒的佛教徒,应尽量不从事难免伤害生命的职业。至于伤害微生物,可能是作为宏观生物的人类,在生存中没办法避免的事了。虽然佛教自古有“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的说法,但这方面的认识,佛教因为历史的原因,至今尚未有相关的系统、明确的论述。只是佛教戒律规定,喝河里、沟里的生水,应先过滤,等。
有网友曾问:“不知道佛祖对蚊子、苍蝇、老鼠之类四害是怎么看的?”
我回答说:记得佛经上有记载:佛陀时代,一个僧人在打扫卫生时,难免伤害虫子之类的小生命,为此来问佛陀。佛陀回答:你只管打扫卫生就是。换言之,对此类事情,关键是看发心,只要不是故意伤害、不损坏自己的慈悲心就是。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些害虫,适当的进行处理,与故意杀生不是一回事。更不用说细菌消毒了。
有网友问:“佛祖曾经以肉伺鹰,对于小小的蚊蝇,为什么要驱赶呢?”
我回答:这要看你面对的问题。修行人,也有连草都不能踩的时候。佛经云:“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至于这个“时候”怎么判断?很难说,一切都要对时对机。金刚经云:法无定法。禅宗所谓饥来吃饭困来眠。还是佛陀回答得好:你只管打扫卫生就是。
2,吃肉不等于杀生,不吃肉不等于不杀生.佛教戒律只在戒杀生,没有戒吃肉.不吃肉,不属于戒律.
至于佛教与释尊,对吃肉的具体看法有多种角度和层次。僧人不吃肉,主要是中国大乘佛教。
佛经云:“一切众生皆以食住”。意思是一切生命都离不开吃的。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虽然动物之间由于业力的原因,是一种弱肉强食的因果循环。但佛教不认为动物天生就是被人吃的,这一点与基督教的看法不同。虽然佛教没有将不食肉作为戒律,因为考虑到很多地方具体情况,难免肉食。不过佛经多次提到,为培养慈悲心,应尽量不吃肉食。《大涅槃经》云:“夫食肉者,断大慈种。”《楞伽经》云:“食肉无慈慧。”又,《金刚心总持论》云:“文殊师利问佛:一切罪业,何业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
至于严格说,即使吃素,也会有杀生的,因为蔬菜的收割、洗涤、烹调、食用等过程,也难免杀生。确实如此,如上所说,生命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局限,这是没办法的事。因此不杀生的宗旨,关键还在于培养慈悲心,不故意伤害有情众生。另外,按现代生物学,尽管动物和植物等在其物质成分上都属于生命,但二者也还是有重大区别的。佛教所说的杀生,是不包括植物的。即使从一般人的观念想想,杀害动物与收割植物,还是有区别的。
上述一些看法可能不成熟,欢迎诸位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