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代伊兰特竞争力分析:颜值和配置全面提升!

2025-01-05 15:59: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中,竞争最激烈的就是合资A级家轿领域,销量榜靠前的几款热销车型,基本上都拥有着“数百万级”的市场保有量,自主品牌车型要在这一细分领域撑起一片天,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第七代 伊兰特在北京车展上亮相并公布了10.98万元-14.58万元的预售价,作为合资家轿市场上又一重磅车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到底值不值得买。

全球车型,背景不俗

了解一款车型,它的背景也有很大的看头。面世30年,伊兰特品牌全球累计销量高达1400多万辆,它是最早实现销量超 1000 万辆的十大车型之一。自2003年引入中国,经历了伊兰特、悦动、朗动、领动四代车型,17年收获了近470万消费者的信赖。这个数据支撑下,让伊兰特在北京现代里的意义,就像朗逸在上汽大众里的身份一样重要。

其次,如今平台化造车成为了产品品质以及生产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家车企都在全力采用平台化造车来赢取市场,例如大众的MQB、丰田的TNGA、哈弗的柠檬以及吉利的CMA平台等。现代汽车近年来,也算憋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大招:第三代i-GMP平台!它与大众和丰田家的都属于目前国际汽车制造领域最新一代技术平台。

2008年,现代汽车启用第一代平台,这个平台率先应用在索纳塔8身上,它打开了现代汽车的平台化大门。2015年,现代汽车将生产平台更新到第二代,第二代平台是以索纳塔9为首,途胜、胜达等车型纷纷现世,高安全性成为亮点。如今,第三代平台i-GMP综合前两代的优点,在设计、安全、轻量化、操控、多动力匹配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而第七代伊兰特也是继全新一代索纳塔和K5凯酷之后,第三款基于该平台打造的车型。

颜值在线,年轻动感

作为最新款车型,第七代伊兰特的颜值自然是不可忽视的地方,与上一代圆润的造型相比,新车变得更加凌厉和运动,一副“小索纳塔”的样子很能吸引大家的眼球。新车在采用“Sensuous Sportiness(感性运动)”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运用了“Parametric Dynamics(参数动力学)”设计表现形式,让整车充满前卫、运动的锋芒气息。不得不说,这种大量犀利线条勾勒的造型,拥有着很强的运动气息。

除了掀背车顶外,第七代伊兰特的侧面和尾部设计很有特点!例如“Z”型的腰线,不但设计之初对模具工艺要求极高,万一凹陷了修复起来对钣金师傅而言也是一个棘手的事情,严丝密缝的拼接水平也很能突出造车水平。车尾方面,棱角分明的尾灯中间采用了贯穿式设计非常动感,作为重点,1.4T车型尾部还安装了黑色的尾翼,后保险杆下方也使用了扩散器装饰件,这在同级中非常罕有。

第七代伊兰特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680/1810/1415mm,轴距为2720mm,相比同级的轩逸、朗逸和卡罗拉,它都更占优势,不但体感方面更显大,而且理论上能够带来更好的空间体验。

内饰工整,高级感强

第七代伊兰特的内饰采用了环绕感极强的包裹式设计,向驾驶员微微侧倾的中控台打造出更明显的专属驾驶空间,非对称式布局能极大地为日常驾驶提供了便利。值得注意的是,第七代伊兰特车内的科技氛围营造也非常的成功,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0.25英寸中控屏的联屏设计、中控台上的触摸板、飞航式换挡杆等设计,都让车内的科技感增色不少。

在智能网联功能上,第七代伊兰特采用了目前最新版本的百度3.0智能互联系统,内置有丰富的应用,并具备有语音识别功能,可以通过语音控制音乐、导航等,还可以实现对车窗、天窗开关的控制。此外,第七代伊兰特还具有手机无线充电、手机BLE蓝牙钥匙、手机BlueLink等非常多便利实用的科技配置,很能跟上潮流。

此外,新车在高科技安全配置方面还搭载了多达23项ADAS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可以实现L2+自动能驾驶,对于一款预售价为10.98万元-14.58万元的合资家轿而言,仅配置水平就能让人觉得物超所值。

两款动力,超低油耗

动力方面,第七代伊兰特搭载了Hyundai SmartStream新一代动力总成,为用户提供了1.4T和1.5L两款发动机选择,前者曾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大奖,后者更是有着百公里最低油耗4.9L的超强经济性。从北京现代在售车型看,新车将会采用1.5L匹配CVT变速箱和1.4T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的动力组合,得益于i-GMP技术平台短前悬、低重心的设计特点,以及0.28的风阻系数,第七代伊兰特的操控也足够值得期待。

最后

第七代伊兰特将在10月25日正式上市,到底它值不值得推荐?答案是肯定的。毕竟它拥有着良好的产品背景,数百万的用户基数已经是一项先天优势,老用户再次购买的机率非常大。其次,它拥有更个性运动的颜值、更高的配置和更舒适的车内环境,在10万元级的合资家轿中,年轻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它都能满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