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皇帝有关的历史小问题~

2024-11-18 16:20: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帝是谥号,宗、祖是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 皇 ” 为 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回答2:

谥帝王的谥号常用“帝”字,如汉武帝、汉文帝;也有用“皇帝”的,如明成祖的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唐朝以后,谥号文字加长,从1个字发展到清朝的21字或23字。

此外,除了谥帝王,诸侯、后妃甚至大夫都可能有谥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回答3:

祖和宗是庙号,称祖的一般是开国皇帝,称宗的一般是第二任皇帝,秦始皇因为创立的皇帝这个称号,被称为祖龙,所有的皇朝都称之为始皇帝,帝是皇帝的意思,就是做过皇帝,但是却没有庙号的皇帝,没有庙号的皇帝一般就有谥号,汉献帝因为丢了江山所以谥号是献,就是贡献的意思,算是取笑这个皇帝。

回答4:

你所说的帝宗祖皇即如汉献帝、唐太宗、宋高祖、秦始皇等,一般是皇帝死后被追封的谥号,就是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以一个字对其在位期间的政绩作出评价。现代也将谥号作为区分不同帝王的名称。

回答5: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