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有自卑的心理

2024-11-05 09:43:4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回答2:

 一、经常数落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
  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喜欢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正比。
  孩子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记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赏识心态。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们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连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画都画不好!”“真没出息,脑子用来做什么的?”这些语言是一种负面的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每当尝试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还是不去做了吧。”
  自卑感又导致形成孩子胆小畏缩、懦弱谨慎、优柔寡断的性格。案例一就是这样。当自卑感象根一样植入孩子的心灵,并影响孩子的行为时,他已是个被自卑打败的孩子了,自信在他身上荡然无存。
  二、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
  一般在高水平、高学历的家庭中,家长由于自己的事业有成或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比一般家庭高。可谓高起点的家庭希望孩子也有高起点,获取高成就。这样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然而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翻版,他有自己的智力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
  三、把孩子放入横向或纵向比较中。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看到孩子的成绩,便说:“你看,隔壁的某某这次考了92分,你怎么才81分?”在亲友前面,大众场合下,比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看,你堂弟多听话,学习多努力,哪象你,天天看电视,作业也不好好做,什么时候也能象他一样啊!”
  有一个调查资料表明,孩子在回答“最烦父母做什么事”时,排在前三名的是:叨唠,批评,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学习的马达。
  实际上,拿孩子与他人比,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种原因达不到你所期望的目标。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
  另一种是纵向比较,这一次比前几次考得差了,这学期不如上学期了,家长又叨唠开了:“你看,以前你都不错的,现在怎么退步了,真是让人生气!”家长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因。为什么现在不如以前好,也许现在的课程进度加大了,难度增加了,也许到了新环境不太适应,也许因某事出现波动等等。比如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就有一个学业上、情绪上的顺利衔接问题。所以,家长要找原因多分析,多关注孩子的心灵,解开孩子身上的“死结”,而不是一味地比较,批评。
  四、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多。
  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如果那个时候父母能放手让孩子多尝试,多活动,让孩子多干他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事事为他做好,事事包办,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我想,也不致于因动手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而与同年龄人拉开距离,并产生自卑感。因为,孩子毕竟要融于社会,适应集体。比如,在幼儿园,当别的孩子们都会系鞋带了,而他还在那儿为系不上鞋带等着老师来系,听着伙伴们传来嘲笑声时,他的心里会好受吗?当擦桌扫地,而他却连抹布都不会拧而遭到同学嘲笑时,他不会产生自卑感吗?
  所以,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事亲躬,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觉得大人是强大的、能干的,自己是渺小的、无能的。一旦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了不同,别人会的自己不会,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脚,因为不会,所以继续仰仗大人的帮助,变成生活的低能儿。
常年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过度怕羞
  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难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经常疑神疑鬼
  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自暴自弃
  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回避竞争、竞赛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语言表达较差
  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
  自卑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每每即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时甚至对诸如搬迁、亲人过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一、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二、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三、预演胜利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五、储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划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六、洗刷阴影法
  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七、逆向比较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逆向,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降低追求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

回答3:

父母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孩子

刘航今年6岁了,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平时也不会给父母闯祸,就是有点内向,加上学习成绩一般。爸爸妈妈商量后,决定为孩子报两个补习班,周六补数学,周日补英语,孩子一个月的补习费都快赶上妈妈一个月的工资了。

本以为孩子的成绩会突飞猛进,结果没想到三个月后,还是没有一点起色,妈妈有点经受不住,冲到孩子的屋里就是一顿训斥:“你怎么这么笨呢?脑子一点都不开窍”。妈妈气呼呼地吼了几句就回屋了,后来想想可能自己确实有点冲动,不过碍于面子也没有给孩子道歉。

现在的刘航变得越来越内向,更加不爱说话了,学习也打不起精神。妈妈觉得都怪自己太冲动,又是给孩子请心理医生,又是每天陪孩子娱乐学习,这才逐渐看到孩子露出笑容。


父母常将这3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很可能深陷自卑

1、啥都不会,你就知道闯祸

我们其实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淘气更是孩子的代名词。孩子幼小的心灵总是不安分的,他们会好奇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有时想听玻璃碎落的声音,有时想让全小区的狗狗都“俯首称臣”,这很正常。很多父母在这时对孩子破口大骂,很可能让孩子变得不自信,做什么都小心翼翼。

2、你天天就知道玩

孩子都喜欢玩耍,心理学讲:孩子通过玩耍对万物进行触碰,来逐渐了解生命的乐趣。很多时候“玩”是控制不住的,加之现在互联网的发达,很多孩子容易玩上瘾,这便让许多父母变得不淡定,他们害怕孩子就此玩废了。其实这时父责骂还不是最好的办法,要从朋友的角度来对孩子“约法三章”,亲切商量永远比暴力执法要有效果得多。


3、你怎么这么笨呢?

这句话可能是最伤孩子心的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天才是少有的,智障也同样,我们都是平凡人,没有谁更笨。很多时候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事,并不是因为笨,而是对这件事没有兴趣。所以,父母在说孩子笨的时候,不妨想想怎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有兴趣才会用心。毕竟很多时候,开始用心做一件事时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回答4:

自卑感又导致形成孩子胆小畏缩、懦弱谨慎、优柔寡断的性格。案例一就是这样。当自卑感象根一样植入孩子的心灵,并影响孩子的行为时,他已是个被自卑打败的孩子了,自信在他身上荡然无存。
二、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
一般在高水平、高学历的家庭中,家长由于自己的事业有成或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比一般家庭高。可谓高起点的家庭希望孩子也有高起点,获取高成就。这样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然而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翻版,他有自己的智力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
三、把孩子放入横向或纵向比较中。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看到孩子的成绩,便说:“你看,隔壁的某某这次考了92分,你怎么才81分?”在亲友前面,大众场合下,比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看,你堂弟多听话,学习多努力,哪象你,天天看电视,作业也不好好做,什么时候也能象他一样啊!

回答5:

自卑的孩子心理懦弱容易错过机会,很难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