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的历史沿革

2024-12-02 08:55: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越州为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于泰始七年(公元471年)所立,州址临漳,就在今广东浦北县石涌乡坡子坪的仰天湖边。领临漳、百梁、陇苏、永宁、安昌、富昌、南流、合浦、宋寿九郡。
南齐越州领临漳、合浦、龙苏、百梁、安昌、盐田、封山、南流、定川、齐宁、北流、陆川、马门、越中、高兴、永宁、齐康、吴春俚、富昌、思筑20郡。
梁天监元年(502年)后,越州治所迁合浦县(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城。至中大同元年(546年),领永宁、龙苏、富昌、思筑、盐田、陆川、齐宁7个郡。
陈越州领合浦、百梁、封山、龙苏、定川5郡。 隋大业元年(605年),越州改称禄州。
大业三年(607年),禄州与合州(今雷州半岛)合并,称合州。同年合州改称合浦郡,隶属扬州,辖11县,郡治在合浦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同年析合浦县部份辖地设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县,同属越州。
贞观八年(634年),越州改称廉州。 越州发展历程
隋大业元年(605)废诸州总管府,改吴州置越州;大业三年,越州复为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会稽郡为越州,置总管府,总管越、嵊、姚、鄞、松、婺、衢、 、丽、严、绸11州。越州直领会稽、诸暨2县。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督五州。省姚州为余姚县,另析置山阴县,越州直领会稽、山阴、诸暨、余姚4县。武德八年,省鄞、嵊2州及山阴县;越州都督府督越、婺2州。
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10道,越州督泉、台、建、括等6州,隶江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析天下为15道,江南道分为江南东、西道,越州隶江南东道。
天宝元年(742),越州复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58),会稽郡复为越州。同年,江南东道析为浙江东、西道。浙江东道节度使驻越州。
贞元元年(785),析会稽县复置上虞县。贞元三年,再置浙江东道,时睦州改属浙江西道,浙江东道辖越、婺、衢、明、台、处、温7州,治越州。
中和三年(883),浙江东道观察使赐号为义胜军节度使;光启三年(887)改威胜军。治越州。
乾宁三年(896),平董昌,号越州为东府。
五代,隶属吴越国。梁开平二年(吴越天宝元年,908),敕升越州为大都督府。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纳土归宋,宋袭五代制,越州仍称大都督府越州镇东节度使。
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15路,越州属两浙路。熙宁七年(1074),两浙路析为两浙东、西路。两浙东路治越州,辖钱江以南越、婺、衢、明、台、处、温7州。是年九月合为两浙路,九年复分,十年复合。
建炎三年(1129),再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西路,两浙东路辖属依旧。四年四月癸未,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于第二年正月改元绍兴。时越州官吏军民僧道上表乞赐府额,遂仿唐德宗以兴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故事,于同年十月升越州为绍兴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