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片名感到陌生,那么它的另一个名字《返老还童》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返老还童》形象而具体的点名了本片的主旨,也将大卫·芬奇“矛盾”的风格——浪漫与黑暗,有机的融为一体。
小时候和小伙伴讨论过很多奇思妙想,其中之一就是,如果能从“死”活到“生”,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体验。这个想法在大卫·芬奇的《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实现了。
但在成年的我看来,《本杰明·巴顿奇事》堪比血色的浪漫——残酷的逆生长,生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可别信什么“大卫·芬奇终于放下黑暗电影的屠刀”的鬼话,也由衷的谢天谢地,返老还童这种事不过是电影里的一场噩梦。
本片用159分钟的片长,描绘了一个从“死”活到“生”的个人史诗,逆生长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却让观众反过来去感受到生命的两个极端——生的“痛苦”与死的“快乐”。
在时间这个抽象的三维坐标中,生命是那么平淡无奇,人类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反过来就不美妙了,特别是,这个特别的人遇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其实,大卫·芬奇的野心很大,大到用他特有的叙事手法和违反科学定律的非凡想象,向伟大的《阿甘正传》致敬。
他想用一个逆生长的神奇之人,与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时代,进行某种形式的融合和比较,而本杰明和黛西的一生挚爱,不过是给观众留下一组印象深刻的时间坐标而已。
只是,当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遇到时代与成长的严肃话题时,观众更习惯于选择前者。毕竟,看俊男美女谈恋爱,陪着男主变年轻、女主变老的奇妙经历,要比略显枯燥刻板的时代历程更有吸引力。
况且,将一个看起来非常“不真实”的人,硬塞进一组很“真实”的历史时刻里,以及一系列半真半假的人物身边,那种难以名状的违和感,想想就觉得无福消受。
片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男主人公本杰明·巴顿,生下来就拥有80岁老人那样花白的头发、褶皱的皮肤和老态龙钟的体貌特征,因本杰明的母亲难产而死,他被父亲当成怪胎,被丢弃到养老院的门口,养老院中好心的黑人妇女奎妮收养了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杰明的身上慢慢的出现了奇迹——别人越活越苍老,他却越活越年轻。当“高龄”的他遇到了小女孩黛西,一种由衷的爱意油然而生。
参加了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短暂的恋情,人到“中年”的本杰明,在最好的时间遇到了最中意的人——黛西。两个人各自经历了一段人生的颠簸流离,最终奋不顾身的走到一起。
然而,命运的捉弄再次让他们分离,身体越来越小的本杰明,终于盼来了黛西。相伴终老的誓言,在一位老者和一个婴儿的四目相对中戛然而止。
看得出,很少流露出感性气质的大卫·芬奇,在《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感情刻画上下足了心思,将悲欢离合的感情纠葛,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缠绕在一起,创造了一则关于生命的寓言故事。
只是,大卫·芬奇的浪漫,永远暗藏着对社会的反思、对人性的深思,在男女主人公一系列颇具讽刺意味的遭遇中,那个令人心悸又心痛的“大卫·芬奇黑”,让观众多少有些惶惶不安,如坐针毡。这也是本片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
很难想象,这部长达166分钟、叙事极克制的电影来自导演大卫·芬奇。
大卫·芬奇,拍摄了《七宗罪》与《搏击俱乐部》的导演,他镜头下的暴力画面具有独树一帜的美感,对惊悚叙事的节奏有着极强的掌控力,欣赏他的电影并不容易,他能巧妙的扩大观众在电影感受到的心悸与不安,他还知道观众的预期,但绝不顺从妥协。
"我想把人用你未必愿意的方式卷入到我的电影中去。
我想嘲弄人们在电影院灯光变暗而20世纪福克斯的标志出现时心中带有的期望。
观众们总在期望什么。我的兴趣就是对它进行嘲弄。这才是真正的兴趣所在。
《本杰明·巴顿奇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又名为《返老还童》。
剧情并不复杂,几乎是平铺直叙了本杰明巴顿的人生旅途,他的出生与死亡、养母与生父、海上遇到的情人与相离相守的妻子,以及他漂泊不定的一生。
与普通人“向死而生”不同,本杰明的生命是一场“逆行”。
在今天看来,这部电影顶级的演员配置几乎无法重现。
颜值巅峰的布拉德皮特,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古一法师”蒂尔达斯文顿。
有趣的是,两位女演员不仅分别饰演了在皮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爱人,现实中两人的气质样貌也有诸多神似之处。
皮特饰演的本杰明,有着“一路逆行”的人生,这种独特的经历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角,还给予了他与常人不同的人生困境。
在他独一无二的困境里,又能体味出其他人物传记类的电影无法展现的人生切面。
本杰明巴顿,一个出生就患了关节炎白内障等“老人病”的皱皱巴巴的婴儿,被惊魂未定的父亲抛弃,幸而被黑人养母收养。
不幸的是,他童年的样貌如同耄耋老人,万幸的是,他在养老院长大,有着爱自己的人,因此不会被当成“异类”。
很多人的生命旅途是从襁褓中长大,在养老院(或家中)老死,本杰明却恰恰相反,在别人天真烂漫的玩耍时,他却从小就看惯了生老病死,对“人生”的感悟与他人不同。
对于本杰明而言,这是日后“漂泊感”的源头。
对于观众而言,这种出生与老死同时发生、生命的开始与结束在一处重叠的特殊桥段,更能展示出命运的无常,深刻感受到时间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冲刷痕迹。
如同片中那个倒走的钟表。
本杰明生命中有过两个重要的爱人。
一是在船上认识的贵妇,由蒂尔达斯文顿饰演的伊丽莎白。
她是一个年轻时试图第一个游过英吉利海峡未遂,因而郁郁不得志的女人,他们在寒冷漫长的夜里经历了默契的聊天、隐秘的欢愉、最后对方毫无理由的消失了。
虽然外形是中年男性,但是此时本杰明的内心还是青春少年,伊丽莎白教会他:
生命中很多人注定只是过客。
第二个爱人,是他的妻子,他儿时就结缘的对象,分分合合多次的恋人——黛西。
他最后变成婴儿,在年迈的黛西怀里死去。
“2003年春天,他看着我,那一刻,我知道他认出我来了。”
两个人生方向“相反”的人,在中途短暂交汇的阶段,迸发出刻骨铭心的爱情。
因为本杰明的特殊,他无法长期呆在黛西旁边,他生命中遇到过很多女人,但是唯有黛西,分别与他在幼年、青年、壮年、暮年相遇,并保持通信联系。
因为“逆行”,每次相遇都是一老一少,唯有中间短短数年真正成为两个同龄人。
49岁的本杰明与43岁的黛西,终于成为旗鼓相当的两个人,却很快又要渐行渐远。
“我想记住我们现在的样子。”
“我要是成了黄脸婆,你还会爱我吗?”
“等我老到脸上长满青春痘,老到尿床,老到楼梯下有什么都怕,你还会爱我吗?”
很多观众都认为本杰明对黛西“很渣”,他没有接受26岁时那个妩媚动人的邀约,又在女儿一岁生日后不负责任的离开。
实际上,除了中间十几年,本杰明的外表与心灵永远处于相反年龄的状态,即使面对黛西,他依旧是孤独的,不停的行走,不停的告别。
必须看着爱的人先他而去,对本杰明来说,真的是太可怕的责任。
在电影即将结束时,导演用一段意味深长又颇为悲凉的描述,再次描述了本杰明无常的命运: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可以悠闲地坐在河边,有些人会被闪电击中,有些人会音乐,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是游泳健将,有些人懂纽扣,有些人懂莎士比亚,有些人是妈妈,有些人是舞者……
无论是向死而生,还是一路逆行,人生只是一场单人旅行。
《本杰明·巴顿奇事》根据小说《返老还童》改编,由大卫·芬奇指导,布拉德·皮特与凯特·布兰切特主演。 电影的豆瓣评分为8.8,排名61,不失为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了。
“返老还童”并不是说一位老者又变得年轻起来,而是男主角本杰明一出生就是一个小老头子,他的一生都慢慢变得年轻,从老年到中年,再到少年,最后以一个婴儿的状态离开了世界。
“逆生长”的本杰明一出生就被当作怪胎,被自己的亲生父亲遗留在养老院里,恰好被养老院的妇人奎尼捡到,奎尼是一名忠诚的基督徒,一直无法生育的奎尼认为这个婴儿是上帝对她的馈赠,于是取名本杰明。本杰明的故事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遇上了许许多多的人,直到有一天,他他认识了一位叫做黛西的小女孩,虽然他们两的实际年龄差不了多少,但一位满头白发,一位活力四射。
他们经过兜兜转转,也不知道过来多少年,他们两个都已经成长为中年人,“在人生的中点相遇”。最终本杰明与黛西选择结为夫妇,并诞下一位女儿。可本杰明怕以后成为黛西和女儿的负担,选择将自己的遗产全部交给黛西,自己悄悄离开了妻儿。
到最后,本杰变得思绪混乱,记忆下降,可还是满脸青春痘。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通过本杰明的日记找到了黛西,本杰明甚至已经不认识自己曾经的妻子黛西了。在本杰明生命的最后几年,黛西见证他一只变成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婴儿。最终本杰明以婴儿的样子离开了这个世界。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作品的导演居然是指导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的大卫·芬奇。电影的叙事方式十分细腻:故事的开始,是由一位中年妇女为自己即将病故的母亲读一本日记,故事也是从这本日记开始。这样的叙事方式,是不是有一股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的味道呢?
电影的结尾有许多深意:即将病故的黛西在窗户看到了一只蜂鸟,之后说了一句“晚安,本杰明”。蜂鸟代表的是什么呢?借用船长的一句话“蜂鸟煽动翅膀的样子是画八,而8正是无穷的意思”、“蜂鸟十秒钟不动翅膀的话,它就会死掉,要我说,蜂鸟就是奇迹。”
关于蜂鸟的内容,将故事的主旨上升到了生命这个大主题上。故事的最后一段独白,也揭示了电影所表达的生命真谛:有些人,就在河边出生;有些人,被闪电击中过;有些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纽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亚;而有些人,是母亲;也有些人,能够跳舞。
借用一句词来描述这一段梦幻般的爱情吧: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五年后重新看了一遍《本杰明巴顿奇事》,仅从剧情角度说一说吧。
最近看了一个叫做《奇怪的她》的电影,里面讲一个老奶奶突然返老还童变为18岁少女,同是一个人,不同年龄段做同样的事情,会受到不同的待遇。因为她年轻,貌美,所以她讲方言惹人喜爱,她的唠叨变为热心肠,她的歌声引人驻足,可当她回到年老的时候,再无人关注。
《本杰明巴顿》也会引人深思。年幼时的本杰明,本应像小孩一样受到很多人的呵护,可是就是因为他看起来年迈,他的口水被人嫌弃,他对世界一无所知却鲜有人对他尊尊教导……甚至,他的父亲抛弃了他。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有妈妈,有黛西,有船长。妈妈愿意在20多岁的时候成为一个看起来是70多岁的人的妈妈,5、6岁的黛西愿意和70多岁的他聊天玩耍,船长愿意给这个看起来走路都走不稳的老头一个工作。生命中有些人,总会愿意越过你看起来的样子,发现你的本质。
再说爱情。如果说,普通相爱的两个人,是两条同起点同方向的射线,那么本杰明和黛西,就是两条方向正好相反的射线。好在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他们有交汇的几年。那几年,他们一起粉刷房子,一起生养小孩。在为他们即将分开而惋惜时,突然又惊觉,交叉10年,与交叉50年,有什么分别呢,人生如此短暂……
电影中唯一让人惋惜的地方,就是本杰明在渴求探寻世界的年龄,拖着衰老的身体,在有着年轻力壮身体的时候,又带着过于年迈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