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传统节气,它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定制出来的一个节日,日期定在每年阳历的12月22或者12月23日之间。
在过去,人们对冬至特别重视,被当成一个较大的节日,各地也兴起了各种庆祝方式,因为人们认为,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而过了冬至暖和的日子就来临了,后面也会一天比一天暖和,太阳向北偏移,白天也会慢慢变长,黑夜逐渐缩短,对人们来说这是一件吉利的事。
直到现在,很多地方在过冬至的时候,都会下面条,或者是煮饺子的习俗,也有的地方是宰羊、吃冬至米团等,来表达对冬至的重视。对于冬至,民间也流传了很多关于它说法,比如“冬至晴,春节阴”,这是根据冬至的天气,去预言后期的天气,很多人对此肯定会有疑问,这样的预测准吗?有道理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冬至晴,春节阴”的后面一句是“冬至雨,新年晴”,意思是说在冬至当天,如果是晴天,那么过年的时候,天气就会阴蒙蒙甚至下雨,反之,在冬至是阴天或者下雨,则春节的是主要以晴天为主,气温也会暖洋洋的。
为什么冬至晴,春节阴呢?冬至之所以叫冬至,是因为“至”代表着“极”、“最”的意思,它是一年中阴气最鼎盛的一个日期,阴冷之气极盛,一件事物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就会进行反弹,叫“阴气至盛而衰”,如果冬至这天天气极寒极阴,冬至之后阳气便开始萌发,天气也会渐渐回温,等到过年的时候,天气就会变得很暖和了。反之冬至晴,那就说明在冬至时天气并没有到达一个极寒的状态,后续的温度也不会回升,故春节的天气也不会太好。
“冬至晴,春节阴”这句古话,意思是说,冬至是晴天,那么春节就是阴天,反过来冬至是阴天,那么春节就是晴天。
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一些气候变化的规律,每隔15天一个节气,各个节气之间的倍数总会有天气对应的变化 。
这句话都意思是冬至那天如果是晴朗的话,那春节就是一个阴天。冬至是意味着冬天来了 如果冬至天晴,那说明冬天来得比较晚,故离开得也比较晚,这是农村人根据天气总结出来的一句谚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天气是一个动态的,故不一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