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王朝为何不去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呢?

2025-04-08 13:42:2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这个话题应该是伴随整个中原王朝发展的历史性课题,每个统一的中原王朝都在试图解决得一道棘手的难题。

其本质是,千百年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是如何的互相制衡与共同发展的。

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占据统治性优势很难。尤其是持续性性的输出很难,在古代的世界制度形态中,每种文明都有独特的生存土壤,在当一方出现历史性变革时,彼此就会发生微妙的势力转移。

因此文明形态不存在降维打击彻底毁灭一说。只能互相制约平行发展,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互相融合。最终成为一个更具活力的文明形态。

下面我们谈谈各个中原王朝出现的主要游牧民族,从特定历史时期赋予他们具体的历史使命,来讲讲为何中原王朝不去统一北方游牧民族。

一、秦汉时期我们面对的主要是匈奴帝国,这个时期我们可以放到一块去谈,这个时期中原王朝对匈奴帝国的战争并不占据绝对优势,秦朝是采取积极防御性策略,动用大量苦役修建长城。

汉武帝刘彻时期下定决心解决外患也是在文景之治之后,动用整个国力与匈奴决战,但是也只是暂时性的对于匈奴发展的抑制,直到东汉时期才瓦解匈奴。

此时期最重要的战略作战,便是河西走廊的打通,从此隔断北方游牧名族与西域的联系,确定了中原王朝以后几千年的疆域思维模式,那就是大一统王朝的标配,必须控制河西走廊。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五胡乱华我们都清楚,其中鲜卑对中原王朝的影响最大。这一时期完成了中华民族第一次的民族大融合,为之后的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游牧民族也第一次的出现了大面积的汉化进程,建立了多个北方政权,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在深入内地的探索中进行了深入的尝试,并且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三、隋唐时期。回鹘突厥成为了主要的中原政权对手,这个时期盛唐的威慑力达到顶峰,同时民族包容性也是空前的,具有世界观的民族政策,间接的促使游牧文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五代十国北宋时期,这个时期北方游牧政权是辽、党项、金。这个时期的游牧名族彻底完成了转变,大辽对游牧政权的发展贡献极大,完成了游牧名族从奴隶王朝向封建王朝的转变。也是第一个可与中原王朝比肩的伟大朝代。同时至北宋开始,民族主义萌芽开始形成。

五、元明清时期,外族政权彻底具有了入主中原的实力,同时接受了汉化,最终到清朝形成了多民族的国家一体概念。

从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中原王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外族斗争的发展史,宋之前的中原王朝一直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之后游牧政权开始完成他们的蜕变,积极融入学习中原文明,最终形成了清朝的大一统巨无霸王朝。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没有哪个中原王朝,积极推进统一北方游牧名族,大都采取绥靖或者战略威慑来控制对方。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

第一,现实考量,发动一场战争,尤其在农耕文明社会中发动战争,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第二,中原文明核心文化圈概念,对于文化扩张我们的老祖宗主要还是基于战略价值考量。自古就没有积极扩张的民族基因,我们的战略考量还是主要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江淮流域。第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天然的不同发展形态,对于统治阶级来说,统治一个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的异族领土,完全没有必要。

其实这也是我们文明的独特之处,正是几千年来两种文明的不断碰撞,才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才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经久不衰。

同时也应该正确地认识到,无论中原文明还是北方游牧文明,在千百年来不断的冲突中,彼此也在互相的学习相互的交融,这才形成了现在的中华文明,我们不应该狭隘地看待民族问题,我们流淌的血液中,谁也说不清楚到底蕴含了怎样的沧桑历史。

回答2:

这是因为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没有能够种植的土地,比较荒凉,不适合中原人民在这里发展,所以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占领这里。

回答3:

因为要统一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话,必须先开战征服他们,往往游牧民族的战斗力比中原的战斗力要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