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日本人大约在大正中后期(1916年之后)就已经发明了蜂窝煤。
《战争史研究》丛书主编及主笔@战争史研究WHS 指出,20年代船用燃料从煤炭变为石油,加上推行山林保育令、木炭产量下降,日本的石炭业会社为鼓励民间多用煤而发明蜂窝煤。大正末年山崎正照发明了自动成型机,日本开始工业化生产蜂窝煤。
现代日语把蜂窝煤叫做“练炭”
经过不断的改良和推广,到了40年代,蜂窝煤已经在日本的普通家庭普及使用了。
网友@谌旭彬 指出,日本学者大岛义清和香坂要三郎合著的《燃料》(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一书,就提到了日本人使用“有孔煤饼”的情况。
蜂窝煤的名称是北京人叫出来的。但发明人不在北京,而在山东德州。20世纪20年代初,山东德州有一家煤栈炊事员,名叫王月山。他以前当过铁匠,每天起床就先捅开铁炉子,用捅条一捅,火苗立即从捅开的洞眼中“呜呜”地冒出来。这种常见的现象给了他一个启示,他就根据炉膛大小,用煤粉捏了几个大煤饼,并在上面均匀地戳了几个洞,结果火苗起来很旺,煤也节约了。后来,王月山用铁打了一个模型,将煤灰用水搅拌均匀,一个个打出来。这种有洞的大煤饼,便在德州风行起来。解放初期,这种有洞眼的大煤饼便传到北京,因为它的形状酷似蜂巢,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商品名,即“蜂窝煤”。
蜂窝煤是一种蜂窝状的小煤球,起源于**1916年**,由日本人发明。而另一种说法则称,蜂窝煤是在1949年由德州市燃料公司退休职工郭文德发明,后被人们称为蜂窝煤。
刚看电视剧“锋刃”中,倪大红饰演的警察在警局烧蜂窝炉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