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口号虽是电视剧中的虚构,但电视剧中的相关情节却不完全是虚构的,这和秦国的尚武传统有关。有一个例子,产生于春秋时期的《诗经·秦风·小戎》是一首妻子怀念征夫的诗。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胜利归来。字里行间,充满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这首诗体现了“秦风”的特点。在秦国,习武成风,男儿从军参战,为国效劳,成为时尚。诗中描写的那位女子,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都带有“秦风”的烙印。在她心目中,其夫也是个英俊勇敢的男子汉,他驾着战车,征讨西戎,为国出力,受到国人的称赞,她也为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荣耀。她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但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也没有流露出后世此类诗作中常见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那样的哀怨情绪,反而在诗中夸耀秦师如何强大,装备如何精良,阵容如何壮观。举国崇尚军事,炫耀武力,正是“秦风”一大特点。一个不能上战场的普通弱女子尚且如此,那些自小受尚武“秦风”熏陶的男儿,不管处在什么年龄段,其渴望奔赴战场杀敌立功的迫切心态应该都是相同的。另一首《秦风·无衣》则描写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和渴望杀敌报国的昂扬激情,真实地表现出一种令盛唐边塞诗也甘拜下风的阳刚之气。这两首诗的原文和译文可以上网搜索查阅。
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出自——电视剧《大秦帝国》主题曲,原歌词如下: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二、解读:
上追商鞅变法成强秦,下记楚汉横空秦烟灭,共6部11卷洋洋500万字之《大秦帝国》,是孙皓辉先生耗尽十余年的心血完成的巨著,改编之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也可谓慷慨激昂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一展谁主沉浮舍我其谁大一统之风范。特别是其悲壮之主题曲响起,让人百感交集:在感叹秦由弱而强以致大一统来之不易,感叹秦孝公商鞅空前绝后变法来之不易,感叹秦军锐士洒血赴死来之不易,等等之余,也更感叹我们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数千年来,不停歇之“国难”“国恨”,不停歇之“赴死”“流血”,不停歇之“天下纷扰”,不停歇之“复我河山”;如若当年秦帝国持续之时日更久远一些,也或如今“汉人”之称谓就是“秦人”,也就是说如今作为汉人之我们大家都可归属于所谓之“赳赳老秦”。
所以,如今当我们说起“共赴国难”“复我河山”之“赳赳老秦”时,不可简单理解为只是在说指昔日陕西等地域之秦人,而应是在说数千年来汉文明涉猎染指之整个中华民族。
三、作品简介:
电视剧《大秦帝国》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
作品注重尊重史实,只进行了适度的艺术加工,其中还融合了不少最新考古史料。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剧组力邀数位历史学家担任历史顾问,仔细考证剧中的人物、器物、历史事件。向观众展现秦始皇能统一中国的原因,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偏蛮小国由几代秦国人奋发图强,历经磨难才实现大国梦,本作就是想拨开历史迷雾,以电视剧的表现方式让更多的观众重新认识这段历史。
这要从秦国早期开始谈起,早期的秦国,地处偏远,人口稀少,国家弱小,然而又时刻面对着西戎等游牧民族的侵扰,所以秦人不惧怕战争,身上流淌着战斗的血液。后来,秦国打败了西戎,国家开始变得强大,但却遭到强魏的侵略,甚至濒临亡国。长期生活在战争中,任何战斗的失败都可能导致亡国,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酷的生存条件,使得秦国人喊出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哈,我最喜欢的《大秦帝国》!
赳赳:威武雄壮的样子。 老秦:春秋战国时的秦国人。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意思是:威武雄壮的秦国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众志成城保家卫国!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